探寻江西解放后第一份党报的前世今生 从景德日报到浮梁农民报,江西首份党报的变迁之路

本文围绕江西解放后创办的第一份党报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创刊背景、发展历程、名称变更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档案江西”音频展播

江西解放后创办的第一份党报

中国共产党的党报,一直以来都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政策的关键工具和重要阵地。它不仅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与手段,更是党和政府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查阅历史档案以及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江西省解放后创办的第一份党报,便是《景德日报》。

探寻江西解放后第一份党报的前世今生 从景德日报到浮梁农民报,江西首份党报的变迁之路

1952年5月1日浮梁农民报

1949年4月29日,浮梁县治景德镇迎来了解放。不久之后,景德镇从浮梁分出,单独设立为市。5月4日,中共景德镇市委和市政府正式成立。在这一时期,中共景德镇市委接管了《赣北日报》社,并果断决定在此基础上创办一份党报。

1949年5月10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共浮梁地委和景德镇市委机关报《景德日报》正式创刊发行,它采用四开四版的形式。中共浮梁地委宣传部长兼景德镇市委宣传部长陈健吾兼任《景德日报》社社长,报社的地址就设在刚刚接收的原《赣北日报》社,也就是杉树巷的地藏庵。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南昌尚未解放,《景德日报》因此成为了江西省内解放后创办的第一份党报,同时也是解放军渡江后江南地区最早发行的党报。

鉴于当时编辑部的条件有限,《景德日报》在创办初期,主要以转载新华社电讯稿为主。不过,报社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编部分稿件。座落在青峰岭解放路口的余鼎顺瓷号,烧做两行并自行彩绘,还另兼行商,是景德镇当地颇具规模的大窑户。其老板余昭华是一位拥护共产党的开明人士,他积极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带头开工。《景德日报》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积极事件,立即在头版进行了报道。在其带动下,各瓷厂纷纷复工,这一举措对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9年9月初,景德镇市委和浮梁地委及鄱阳地委合并,成立了乐平地委,驻地设在乐平,归江西省委领导。与此同时,景德镇市降为县级市,由中共乐平地委领导。作为乐平地委机关报,《景德日报》虽然仍在景德镇办公,但报名改为《乐平新闻》。

10月,乐平地委更名为浮梁地委,地委机关迁至景德镇。10月20日,《乐平新闻》正式改名为《浮梁新闻》继续出版,社址、人员以及版面均保持不变。后来,为了配合土改工作,根据省里的指示,《浮梁新闻》改名为《浮梁农民》报,并且将日报改为三日刊。《浮梁农民》报为配合当时的土改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及时报道了各地土改的消息和典型案例,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土改工作的深入进行和健康发展。

1952年10月,根据省里的指示,浮梁专署并入上饶专区,编辑部人员绝大部分转入上饶《赣东北农民》报,《浮梁农民》报也随之终刊。至此,江西省解放后创办的第一份党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它在解放初期,为景德镇和浮梁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详细讲述了江西解放后第一份党报从《景德日报》到《浮梁农民》报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创刊背景、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以及名称的多次变更。该党报在解放初期积极发挥宣传作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土改工作,为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408.html

(0)
maureenmaureen
上一篇 2025-03-23
下一篇 2025-03-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