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在社交平台爆火这一现象,深入剖析其魅力所在,探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提及返乡创业人员为乡村带来的新活力,强调政策对乡村文旅融合的重要推动作用,展现了中国乡村在全面振兴道路上的美好前景。
最近这几天,贵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可谓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彻底火出圈了。网友们纷纷在网络上开启了“疯狂晒图”模式,各种美景好物让人应接不暇。有网友晒出自己身着精美民族服饰的照片,那独特的款式和绚丽的色彩,瞬间让人感受到侗族文化的魅力;还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金黄色的花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铺开的一幅绝美画卷;风格独特的鼓楼群,那精巧的建筑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更有那蓝得“五彩斑斓”的蜡染布,细腻的纹理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尽显传统手工艺的精湛。与此同时,网友们还毫不吝啬地给出了各种溢美之词,什么“被贵州这个古寨美哭”“向全世界安利侗族服饰,太好看啦”等等,不绝于耳。
那么,这个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时光边缘的村落”,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对于网友们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像“交通方便吗”“风景美吗”“出片吗”“消费怎样”等等,肇兴侗寨给出的答案足以让人心动不已。它是“泛珠三角四小时经济圈”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独具特色的鼓楼群,每一座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仿佛在诉说着侗族的历史与故事。银光闪闪的民族服饰搭配专业的旅拍服务,能让你瞬间变身美丽的侗族阿妹,留下难忘的回忆。在梯田灌水区,你可以拍到如镜面般倒映着天空的绝美画面;当稻谷金黄时,金色的麦浪随风翻滚,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而在侗年节,你还能亲身体验热闹非凡的长桌宴和精彩绝伦的芦笙大赛。这些令人向往的独特风情背后,是肇兴侗寨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从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到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肇兴侗寨一步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文旅发展新篇章。
在社交媒体上众多关于肇兴侗寨的旅游笔记中,有一位网友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并没有因为游客而搬离自己的大山。”其实,这不仅仅是肇兴侗寨的发展路径,更是很多新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真实写照。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了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乡村迎来了更多发展和就业的机遇。而乡村要想在文旅融合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保留住自己的特色文化和那浓浓的烟火气,这样才能彰显出自身最独特的光彩。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在保留过往营生的基础上,纷纷办起了民宿、做起了餐饮。闲暇之余,他们还会参加各种文化表演,这种“主客共享”的模式不仅让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本地文化的热情。随着旅游的文化体验感不断提升,自然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前来。这种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必然会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令人惊喜的是,大山里的人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吸引了不少大山外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从全国范围来看,自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创业人员累计已经达到了1220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500万人。这些年轻人带着新鲜的创造力回到家乡,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浙江丽水溪头村,以青瓷文化与研学旅行为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日照后滩西村则以滨海休闲与夜间经济为卖点,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旅游模式。很多乡村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文化遗产活化、产业融合创新和社区共建,实现从传统村落向文旅综合体的转型。
在乡村文旅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政策领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乡村文旅融合不断锚定新的坐标。中国的乡村旅游政策始于20世纪末,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就拿这两年来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要求“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这些政策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创业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创业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现在,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李子柒镜头里那种小桥流水的诗意画面,还有热情似火的英歌龙船表演,以及飘着茶和咖啡香气的民宿。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农村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心中的“种草之地”。如今的城市和乡村,不再是过去那种“单向输血”的关系,而是在消费、人才、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双向奔赴”,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解之地”。正奔跑在全面振兴路上的中国乡村,既能够容纳千年古村的晨曦暮霭,又能跟上光电与网络的脉动;既可以留住浓浓的乡音乡愁,又能勇敢地迎接数字文明的冲击。既古朴又时尚的乡村,注定可以为我们承载更好的生活、更美的梦。
本文通过介绍贵州肇兴侗寨在社交平台的爆火现象,深入分析其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成果,展现了乡村旅游的蓬勃生机。同时提及返乡创业人员带来的新活力以及政策的重要推动作用,凸显了中国乡村在全面振兴道路上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体现了乡村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