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茑屋书店在中国大陆的闭店现象,以天津仁恒伊势丹店闭店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其闭店的多方面原因,包括商品定价过高、选址不佳、图书选品缺乏因地制宜等,同时探讨了其运营模式与商场运营的关联,最后指出实体书店需思考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的生存之道。
在3月20日,一则消息引起了文化界和爱书人士的关注。茑屋书店天津仁恒伊势丹店发布了闭店通知,明确表示将于2025年3月31日终止营业。令人唏嘘的是,从这家店开业至今,仅仅过去了三年的时间。而这已经不是茑屋书店在中国大陆的首次闭店,这是其关闭的第三家门店。
把时间回溯到2020年,当茑屋书店杭州天目里店开业的时候,那场面可谓是热闹非凡。它以超高的人气,被众多消费者和业内人士认为是书店界的“天花板”。当时,消费者想要进店体验,甚至需要提前预约。不少同行更是纷纷前往杭州,学习其成功的经验。然而,五年的时间悄然过去,曾经的“最美书店”在网友们的口中却变成了“最美鸡肋”。虽然它的环境依旧美丽,但却让消费者提不起消费的欲望。“真的很美”和“贵得要死”这两句话,基本概括了大部分消费者对茑屋书店的直观感受。
茑屋书店延续了独特的日式美学风格,在环境打造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无论是图书的陈设布局,还是店内的灯光设计,亦或是特色商品的展示,都营造出了一种极具氛围感的场景。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茑屋书店的商品定价却屡屡遭到消费者的猛烈吐槽。店内的文创周边商品价格高得离谱,6000元的茶壶、800元的玻璃杯、170元的袜子……这样远高于市场价格的定价,实在让不少消费者怀疑自己的眼睛,甚至有人发出“这单位还是人民币吗?”的感慨。除了文创周边,图书本身的价格也不便宜。有网友晒出一本日语原装的摄影书,书上印刷的价格为1500日元,折合人民币大概是72元,而在茑屋书店的实际标价却高达198元。不少消费者无奈地表示:“看了一眼价签,我只能默默放回去了。”
此外,不少消费者还指出,这三家闭店的茑屋书店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位置不佳”。西安店位于偏远的迈科中心,上海MOHO店所在的商场招商比较混乱,人气低迷。而天津店则位于伊势丹的B2层,人流量明显不足。除了选址问题,还有消费者吐槽茑屋书店的图书选品。目前,茑屋书店在国内共有13家店,分布在不同的城市,有的位于百货综合体,有的位于景区。尽管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但每一家茑屋书店的图书选品相似度却很高,缺乏因地制宜的特色。
有出版行业的从业者表示,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图书品味和阅读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图书投放过程中,出版商一般会充分考虑当地读者的阅读口味,视情况投放不同品类和数量的图书。对于一些位置特殊的书店,比如位于景区的书店,还会增加更多与当地文旅相关的图书和文创周边,以配合消费场景。显然,茑屋书店在这一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注重实用主义的消费者面前,茑屋书店自然就被冠上了性价比不够高的评价。
从公开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茑屋书店在中国采取的是特许加盟模式。日本茑屋作为品牌方,负责授权、运营和给予指导,各地的地产商或第三方则自主进行运营。以西安茑屋店为例,其主体是西安迈骐图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母公司迈科是西安迈科中心的地产商。而天津茑屋书店则是由日本茑屋书店母公司CCC株式会社及其子公司茑屋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携手仁恒伊势丹商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仁恒伊势丹是由伊势丹集团和仁恒置地合资开设的。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茑屋书店的选址大多出现在商场当中。
作为一种文化场所,茑屋书店自带流量,并且具有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活动的优势,这也是商场吸引客流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茑屋书店的存亡与这些商场的实际运营情况息息相关。比如西安迈科,在2022年被爆出现现金流危机,2024年1月由西安地方法院批准破产重组。而茑屋天津店背后的伊势丹情况也不容乐观,其在华业务不断收缩,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10家已经锐减到仅有的天津这一家。
不可否认,茑屋书店凭借其独具一格的美学风格,的确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去打卡。但仅仅是打卡而不进行消费,显然是无法支撑书店持续运营的。目前,国内的图书和文创消费市场并不萎靡,特别是文创产品,销售情况十分火爆。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对实用性、性价比和情绪价值更为偏爱。茑屋书店的闭店,不仅仅是受到数字化浪潮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其运营思路在国内市场也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茑屋书店在国内仍在开设新的门店。新的门店或许会有新的可能,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找到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的生存之道,这不仅是茑屋书店需要思考的课题,也是所有实体书店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文围绕茑屋书店在中国大陆的闭店现象展开,详细分析了其闭店的原因,包括商品定价过高、选址不佳、图书选品缺乏特色以及与商场运营的关联等。同时指出国内图书、文创消费市场的特点,强调茑屋书店闭店既有数字化冲击因素,也有运营思路水土不服的问题。最后鼓励实体书店思考在数字化浪潮下满足消费者需求、寻找生存之道。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