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颁布,为零碳建设添新动力,零碳园区建设:标准助力,避免盲目跟风

本文围绕《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展开,介绍了该标准的颁布情况、特别之处,回顾了相关零碳工厂标准的应用反馈,阐述了协会推广零碳园区标准的计划,最后对零碳园区的良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在3月18日这一重要节点,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京报社等多个单位携手编制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T/CECA - G 0344 - 2025)团体标准,正式由中国节能协会颁布并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意义重大,它为零碳园区的建设与评价提供了科学、系统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化依据。值得一提的是,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也是此次的参编单位之一。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零碳园区”,并将其列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两会期间,“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更是被明确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利好,为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全面拉开了帷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节能协会广泛汲取各方意见,制定并发布《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为了深入探究该标准的实用性以及特别之处,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近日对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军涛进行了专访。

〈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颁布,为零碳建设添新动力,零碳园区建设:标准助力,避免盲目跟风

图为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军涛。(受访者供图)

这套标准在零碳园区创建和评价原则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且明确的要求。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提问:目前行业内已经发布了多个与零碳园区相关的评价技术规范,中国节能协会的这套标准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张军涛表示:中国节能协会的标准涵盖维度广泛、内容全面细致,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零碳园区的建设水平。

尤其是在建设要求方面,标准从创建和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等各个方面都给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使得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有了更为清晰的指导方向,对于各项措施的实施以及目标的达成具有更强的指引性。

在评价要求上,标准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多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从基本合规要求、基本管理要求、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能源结构与能效水平、产业布局与循环链接、建筑与设备运营管理、排放监测与排放量化、减排实施与抵消措施等多个角度对园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不同等级,能够直观地反映园区的零碳建设水平,便于园区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改进方向。

另外,这套标准更注重管理与监督。中国节能协会强调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管机制,鼓励和引导园区积极参与零碳创建工作。对于达标园区,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奖励;对于未达标园区,则加强指导和监督,促使其加快整改和提升。同时,还会加强评价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评价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已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300余家工厂通过零碳工厂认证。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问道:中国节能协会在2022年曾发布过《零碳工厂评价规范》(T/CECA - G 0171 - 2022),在这三年间是不是有工厂使用过2022年版的标准呢?各方反馈如何?

张军涛介绍:中国节能协会发布的《零碳工厂评价规范》(T/CECA - G 0171 - 2022)是国内首个可量化评价的“零碳工厂”标准。自2022年发布以来,已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300余家工厂通过该标准完成了零碳工厂的评价认证工作,像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在其中。

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远景动力江阴工厂获得了中国首个五星级零碳工厂双认证,并成为中国节能协会零碳工厂评价首批上榜工厂;此外,德力西电气濮阳有限公司也获得了零碳工厂认证,成为河南省第一家零碳工厂认证企业。

三年间,该标准覆盖的行业非常广泛,参与零碳工厂评价的企业涵盖能源、汽车、电气、化工等多个领域。而且企业的认可度非常高,企业普遍认为该标准为零碳工厂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路径。通过实施该标准,企业不仅能够实现节能减排,还能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该标准的实施推动了企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带动了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绿色低碳发展。据远景动力反馈,远景动力通过零碳工厂建设,不仅自身实现了减排,还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转型。

下一步,协会会联动各地政府、企业、科研等机构推广标准。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询问:下一步,协会计划怎样推广这套零碳园区标准呢?

张军涛透露:首先,协会会加强与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将《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纳入地方政策支持体系,以此推动园区建设;另外,会联合其他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共同开展标准推广活动,扩大推广覆盖面;还会联动企业,尤其是与在零碳园区建设领域具有技术、产品、服务优势的企业合作,通过项目示范、技术推广等方式,推动标准的应用;同时,也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相关研究,为标准的完善与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此前,中国节能协会还发布了《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并公示了“零碳工厂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远景智能、钛和检测认证集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组成。此外,中国节能协会还启动建立了国内首个零碳工厂评价和披露平台。

另外,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将开展“零碳中国行”系列活动,聚焦政策宣讲与“零碳园区”创建项目的交流;也会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园区作为试点,按照《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和改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并依据《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对园区进行评价认证,颁发相应的认证证书,提升园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零碳园区创建要充分调研,避免盲目跟风。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提问: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零碳园区之后,各地积极推动园区低碳化发展、构建零碳园区,你对零碳园区的良性发展有怎样的期待或寄语呢?

张军涛指出:在追求零碳园区建设的过程中,确实需要避免盲目跟风,而应依据园区本身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

对于现有园区的零碳化改造,首先要调研零碳园区原先的资源禀赋、产业业态,找到适合于它的产业资源。不同园区应根据自身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等特点制定个性化零碳发展路径。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构建以“风光氢储车”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实现高比例、低成本、充足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与使用。而一些工业基础较好、余热余压资源丰富的园区,则可以重点推进工业余热余压高效回收利用。

还要对全园区碳排放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摸底,做好碳排放数据统计和核查等基础工作,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梳理出潜在的减排途径,并对不同减排途径的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和减排效益等进行详细评估和测算。

最后,结合自身具备的能源转型、应用转型、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能力,科学选择碳中和路径,明确减排目标、重点任务、重点措施等事项,并制定详细减排时间表,形成精细化的碳排放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

总之,零碳园区的建设“热闹”背后,需要充分考虑园区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可持续的零碳发展目标。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本文介绍了《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颁布,该标准为零碳园区建设与评价提供依据。回顾了《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应用情况,其获企业认可。协会将通过多种方式推广零碳园区标准。最后强调零碳园区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避免盲目跟风,以实现可持续零碳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889.html

(0)
maureenmaureen
上一篇 2025-03-25
下一篇 2025-03-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