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国际人才奔赴海南开展种业科研及相关工作的故事,展现了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和“南繁硅谷”在种业领域吸引国际人才、促进国际合作交流,推动种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海南,一场关于种业的国际盛宴正在悄然上演。众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科研人才和学子纷纷汇聚于此,为海南种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3月17日,当被问到为何来到海南时,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的首位全职外籍育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前院长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给出了一个特别直率的回答:“我是被安排来的!”不过,他紧接着又表示:“海南非常吸引我,我也期待在此和中国合作,互相交流新技术、新资源。”在他的工作计划表里,清晰地列出了一长串“输出”项目。其中,既有非洲山药品种在海南试种这样独具特色的个性化项目,也有探索建设中非种质资源交流中心这类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项目。
此刻,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在海南的科研工作中。他的到来,无疑为海南种业的科研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南繁硅谷,作为中国种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最前沿阵地,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里,农业种质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种业关键生产要素实现了有效的集成与深度融合,正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合作交流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合作是“双向奔赴”的。国际人才们不仅传播着中国先进的种业技术和优良的农业品种,同时也带来了全球的种质资源、市场资源和人才团队,促进了种业的国际化发展。
“洋院士”爱上了海南,“洋博士”们也纷至沓来。就职于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的博士后阿里来自巴基斯坦,他正在科技城从事干旱抗性大豆种质资源鉴定及相关关键基因挖掘等研究工作。身处异国他乡的他,却丝毫没有孤寂之感。“院里有近20位巴基斯坦的科研人员,中外科研人员经常交流学习;家人也有望来此团聚,这里的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让大家特别有归属感。”阿里感慨地说道。
再次看到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在海南专注开展科研的身影,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对海南科研工作的热情与执着。
如今,种业科研领域刮起了“全球”旋风,产业发展也颇具“国际范”。来自巴西的马芮安,如今是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的工商管理硕士。与许多专注于种业技术的留学生不同,她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农业贸易,尤其盯上了智慧农业机器人的全球市场。“5年在巴西的工作经历让我熟悉当地市场,留学海南使我更加了解中国农业技术,我期待着将南繁科技拓展到更广阔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芮安经常利用假期走访中国种业市场,积极推动中国种业科研成果在海外落地生根。
三亚市副市长张长丰表示:“三亚正在加快打造服务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繁硅谷’,筑巢引凤吸引了近百名全职的国际人才共建国际研发之城。我们用好用足‘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心’、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与13个国家的36所高校、科研单位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国际合作网络。”此外,三亚市聚焦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际、金砖国家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农业经济与贸易发展,积极做强种业产业,创新打造“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工商管理硕士海南专项”等项目。据悉,该项目2024届录取的学生来自8个国家,其中75%具有当地经贸企业工作经历,这将有力推动中国种业的国际化发展。
本文通过讲述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阿里、马芮安等国际人才在海南开展种业科研及相关工作的故事,展现了海南三亚在种业领域积极吸引国际人才、利用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合作的成果。三亚加快打造“南繁硅谷”,形成国际合作网络,创新相关项目,正有力推动中国种业的国际化发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