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在国内凭借春晚表演“出圈”后,2025 年在多方因素推动下行业迈向新高度,即将进入量产和集中功能测试阶段。阐述了人形机器人的特点、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增长情况,还列举了特斯拉、华为、小米等巨头以及众多初创公司在该领域的布局和发展。
在国内,人形机器人可谓是一夜之间“爆火”,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春晚舞台上那精彩绝伦的二人转表演。一时间,这个新奇的“家伙”成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顺利“出圈”。
2025 年,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科技巨头们纷纷跨界布局,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带入这个新兴领域;初创公司则凭借创新活力,不断推出新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国产替代的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赋能,让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产业有望正式进入量产、集中功能测试阶段。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形机器人呢?它可不只是外形长得像人这么简单。人形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行动和思考,它融合了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这三大核心技术模块,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物。其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无论是在工业制造的流水线上,还是在家庭服务的场景中;无论是在医疗健康的领域里,还是在特种作业的环境中,都能看到人形机器人忙碌的身影。
如今,人形机器人正站在商业化爆发的关键节点上,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简直让人惊叹不已。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也呈现出飞速扩张的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27.6 亿元,而到了 2026 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 100 亿元。
早在 2024 年,科技界就掀起了一股人形机器人热潮。以特斯拉、OpenAI 旗下的 FigureAI、挪威初创企业 1X 为代表的多家科技公司,以及无数充满创意的初创团队,纷纷投身于这一浪潮中。到了 2025 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更是呈现出“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整个产业也即将迎来量产和集中功能测试的重要阶段。
特斯拉作为科技界的巨头,凭借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强势进军人形机器人市场。其推出的 Optimus 更是备受关注,经过快速迭代和性能提升,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声名远扬。从 2022 年首次亮相,到 2024 年实现多项技术突破,Optimus 已经具备了自主行走、自动充电、物品搬运等多项实用能力。据悉,特斯拉计划在 2025 年进行小批量生产,到 2026 年大幅提高产量并向外部出售。
除了特斯拉,华为和小米也不甘落后,纷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布局。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的正式运营,标志着华为全面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而小米则凭借其在智能终端领域的深厚积累,推出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CyberOne。此后,小米不断加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强化其在智能终端领域的布局。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众多初创公司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创新活力。国内的宇树科技发布了低价人形机器人 UnitreeG1,这款产品凭借亲民的价格和强大的性能,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FigureAI 的最新产品 Figure02 则具备强大的 AI 能力,能够实现快速常识性视觉推理和手眼协调,充分展现了初创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潜力。
本文围绕人形机器人展开,介绍了其在国内因春晚表演“出圈”,2025 年行业在多方推动下迈向新高度,即将进入量产阶段。阐述了其特点、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增长情况,还列举了特斯拉、华为、小米等巨头及初创公司的布局与发展,展现了人形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和巨大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