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本文聚焦德国军工巨头莱茵金属公司,深入剖析其在欧洲军事援助和军备建设背景下的高速发展态势,同时对比欧洲传统汽车行业的衰退,探讨欧洲“重新武装”计划下防务自主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在近期一次公司年报公布后的讲话中,德国最大军工企业莱茵金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阿明·帕佩格豪情满怀地宣称:“随着防务业务销售额增长50%,我们正在从欧洲系统供应商成长为全球冠军企业!”这番豪言壮语的背后,是莱茵金属在过去一年令人瞩目的业绩表现。

该公司的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其销售收入接近98亿欧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6%。而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防务业务,去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76亿欧元,同比飙升了50%。帕佩格认为,莱茵金属去年能实现“从未经历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欧洲对乌克兰的持续军事援助。并且,随着欧洲开始大规模军备建设,公司预计未来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收益”。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美国《财富》杂志报道截图

军工巨头市值超越老牌车企

受美国新一届政府威胁“放弃保护”欧洲以及欧盟提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等因素影响,欧洲军工股近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股价纷纷暴涨。

莱茵金属作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其股价今年以来已经翻番,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相比更是剧增了12倍。德国豪克 - 奥夫豪泽银行预计,今年其销售额有望进一步增长25%至30%,且该公司将持续受益于预期的国防开支增加,“未来将出现爆炸式增长”。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路透社报道截图

这种军工企业的火热发展态势,与欧洲众多传统行业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持续低迷的欧洲经济中,传统行业利润持续下降,甚至陷入亏损,而军工企业却一枝独秀。从本月13日起,莱茵金属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同属德国的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路透社报道截图

曾经作为德国工业标杆和骄傲的德国汽车业,近年来却面临着严重衰退。去年,大众汽车的净利润仅为124亿欧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30%以上。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法国24小时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面对汽车业务在多重挑战下陷入困境的局面,大众目前不得不考虑借助防务生产来支撑其日渐下滑的销售业绩。这包括在其汽车制造厂生产坦克等军事装备,或者干脆卖掉其闲置的工厂。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在被问到是否愿意生产军事装备时表示,考虑到当前的地缘政治现实,他认为德国和欧洲推动增加防务开支是大势所趋,也是“正确的决定”。他还称,“如果未来有(生产)军用车辆的选择,我们将不得不加以考虑”。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美国《防务邮报》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有消息传出莱茵金属可能接管大众工厂造坦克。莱茵金属首席执行官帕佩格近日表示,在汽车制造商纷纷削减业务之际,他的公司看到了扩大产能的机会。而大众位于德国北部奥斯纳布吕克的工厂非常适合转为军工生产。据了解,这家工厂历来用于组装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大众、保时捷和斯柯达等车型,但随着需求下降和德国汽车业重组,该厂前途未卜。大众汽车此前曾表示正在研究该厂的其他处置方案,包括出售。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截图

“欧洲的希望并不在武器上”

根据欧盟委员会近日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草案,欧盟国家将大规模扩充国防工业,重点扶持本土武器装备生产。欧洲议会日前通过的一项决议称,美国对乌克兰和欧洲政策的急剧转变加剧了欧盟的安全挑战和担忧。决议强调,欧洲防务的准备行动必须“接近战时的水平”。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德新社报道截图

这一连串的“政策利好”让欧洲军火商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西方舆论也纷纷宣称,欧洲防务正迎来与美国脱钩的历史性机遇。然而,欧洲的防务自主真的能如此轻易实现吗?

欧洲顶级智库之一——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可能严重破坏外部需求之际,由债务支撑的国防开支增加应该能够提振欧洲经济。但报告同时也指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仅以波罗的海地区的防御为例,要建立可靠的“欧洲威慑”,就需要至少1400辆坦克、2000辆步兵战车和700门火炮,这比目前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这四个欧洲最大国家的陆军战斗力总和还要多。而且,欧洲军队还缺乏统一指挥、协同能力以及像美国那样的战略航空和太空资产。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布鲁盖尔研究所官网截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进一步指出,与美国国防工业不同,欧洲国防工业是按国家划分的。欧洲所有大国都倾向于发展自己的军用飞机、坦克和军舰,这意味着各国在设计和制造新军备方面不如欧盟作为一个单一实体运作时那么快。

除了整合欧洲军工生产难度很大之外,一些经济学家还对欧洲国防开支增加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规模表示怀疑。英国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分析师克劳斯·维斯特森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提醒, “这种军费挥霍不太可能成为市场人士所期待的财政灵丹妙药”,何况建立完备的欧洲国防工业需要时间。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有西班牙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强调,欧洲还有希望,“但绝不在武器上”。文章称,欧洲领导人和主流媒体坚持认为,作为获得安全和自主的唯一途径,欧洲必须大幅增加军事投入,并且声称这需要通过削减国家福利来实现。“但是他们完全错了”。文章认为,欧盟应当寻求的安全和自主不应是军事上的,而应是经济和政治上的。如果只押注于重新武装,欧洲恰恰会在经济和政治上失守。

欧洲军工崛起:莱茵金属逆袭,欧洲防务自主之路坎坷?

△西班牙《起义报》报道截图

本文深入剖析了莱茵金属公司在欧洲军事援助和军备建设背景下的高速发展,以及欧洲传统汽车行业的衰退,凸显了欧洲产业格局的巨大变化。同时,对欧洲“重新武装”计划下的防务自主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其面临着军工生产整合难度大、经济增长效果存疑等诸多挑战。这表明欧洲若仅依靠军事投入来追求安全和自主,可能并非明智之举,应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寻求更有效的发展途径。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32.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3-18
下一篇 2025-03-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