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上未成年人跳擦边舞、“网红儿童”涉软色情营销等现象展开,指出其背后存在的灰色利益链,强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网络平台、家长和监管部门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最后呼吁共同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近日,有网友忍不住吐槽:“希望小孩子不要跳这种擦边舞蹈,跳跳手势舞就可以了。”原来,该网友在网络平台刷到了未成年人跳擦边舞的视频,而评论区里更是充斥着不少低俗评论。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日前展开调查,发现多个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存在不少疑似小学生、初中生的“网红”用户。他们发布着性感舞蹈、性感变装等视频内容,并且收获了较高的流量。更令人担忧的是,疑似有未成年人涉足“代跳(舞蹈)”业务圈子,其中存在软色情擦边风险。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向来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敏感话题。特别是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流量经济的裹挟之下,利用“网红儿童”牟利等不良现象开始滋生蔓延,这给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新闻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十分耐人寻味:“上一秒还穿着校服坐在教室内,下一秒就穿超短裙跳起扭胯舞……”这类以“儿童网红”为消费点的过度开发,使得未成年人成为了“软色情”产业链的一环,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深远的负面效应。据南都民调数据显示,近四成受访者看到过疑似未成年人的“擦边球”内容。当未成年人被物化为“流量工具”,甚至成为“软色情”营销链的主角时,着实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网络直播还是短视频,这些新业态的涌现,“调剂”着大众的生活色彩,丰富着大众的精神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网络平台晒晒娃、分享孩子的日常生活,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如果这种分享走向庸俗、沦为粗俗,甚至打擦边球搞“软色情”,挑战法律底线,那就值得我们警惕了。据报道,部分疑似未成年的“网红”通过频繁发布秀性感身材、跳热舞等视频内容收获了不少流量,他们还会刻意做出眯眼、嘟嘴、吐舌、扭屁股等表情动作,看起来相当辣眼睛。倘若对这种“软色情”营销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值得警惕的是,“网红儿童”活跃在各个网络平台,有的甚至涉足“代跳(舞蹈)”业务圈子,其背后已然发展出一条灰色利益链。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多个粉丝量较高的疑似未成年的博主在主页简介中写有“举牌”业务,诸如“举排(牌)10r(元)”“10天没拍可退(钱)”,个别用户疑似才10岁左右。要斩断这条利益链,需要破立并举、标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铲除病根。网络平台负有主体责任,理应进一步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优化算法推荐机制,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家长要以身作则,把家庭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网络素养。此外,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切断“软色情”营销链的获利渠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全社会成年人,特别是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家长拉一把、帮一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更要构建一个健康、安全、有益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21年11月,文旅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此外,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也明确要求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各方责任,斩断未成年人“软色情”产业链条,共同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让网络为未成年人的生活添彩、为他们的成长赋能。
本文指出网络平台上未成年人跳擦边舞、“网红儿童”涉软色情营销等现象,揭示其背后的灰色利益链,强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出网络平台、家长和监管部门应承担相应责任,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斩断“软色情”产业链,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