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当下职场中存在的“职场PUA”现象,通过列举“盛和塾”以及其他企业的奇葩规定,深入剖析了“职场PUA”的本质和危害,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式,并指出老板们盲目照搬“成功哲学”也是一种被“PUA”的表现,呼吁企业停止“职场PUA”,真正关心员工。
在社交平台上,时常能看到关于盛和塾的吐槽帖。“职场PUA”现象,并非只有近年来备受争议的“盛和塾”。此前,有公司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规定,要求员工“围绕年终大会董事长讲话”写心得,若超出或不足规定字数,每字罚款五元。还有企业规定员工“限期结婚”,员工去厕所都要携带离岗证。这些规定看似荒诞,实则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尊严与合法权益。更有一些老板,热衷于学习某位企业家的成功哲学,自己学还不够,非要拉着员工一起学,美其名曰“统一思想”。然而,当企业将精力都放在这些无关主责主业的事情上,员工只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并未真正认同,这样的企业自然难以留住人心。
也许有人会问:“我这也是为了员工好,学习提升、自我管理、团队协作,难道不是成功企业必需的品质吗?”实际上,这恰恰落入了“PUA”的话术陷阱。表面上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老板的控制欲,确保下属的绝对服从。从网络上众多“打工人”的心声可以看出,大家更关心的是“薪水有没有涨”“加班有没有变多”“在工作中是否实现了个人价值”。如果现实中的这些困境得不到解决,仅仅口头上说为员工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先抛开那些奇葩规定和学习材料的实际效果不谈,单说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并非靠一项规定、几次培训就能确定下来的,它需要企业上下全体成员的自发行动和长期磨合。员工不是机械的执行者,也不是企业价值的盲从者,他们扮演着创造者的角色。只有将企业理念和个人价值有效对接,才能产出更多有益的成果。
从网友的自发分享中可以看到,有些企业明里暗里号召或强制员工加班,既不提供应有的报酬,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不过是变相控制员工的私人时间。还有的管理者,一味提倡员工奋斗,自己却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反而借机损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由此可见,并不是企业文化本身有问题,而是那些一意孤行、心口不一的老板出了问题。
换个角度来看,当老板们对某位企业家的“成功哲学”趋之若鹜,不考虑自家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全盘照搬时,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PUA”了呢?不同的经营领域有着不同的现实情况,每一家企业也都有“闪闪发光”的员工。如果企业不从自身发展和员工诉求出发培育企业文化,而是寄希望于外力,这未尝不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那些将培训机构看作“组织”,不停给旁人、下属“灌鸡汤”,渴望用一套理念控制他人的老板,其实自己的精神也并不自由。
总而言之,害人害己的“职场PUA”该消停了。企业只有真正关心员工的所思所想所求,才能激励员工付出“不下于任何人的努力”。
本文深入剖析了职场中“职场PUA”的现象,指出其不仅侵犯员工权益,还不利于企业发展。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企业实际和员工需求出发,企业老板不应盲目照搬他人的“成功哲学”。呼吁企业停止“职场PUA”行为,真心关怀员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