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河南的科技驱动型中小民营企业中科慧远,通过顶端新闻的《寻龙记》系列报道视角,介绍了该企业在工业外观质量检测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发展前景,包括其先进的检测技术、从科研到产业的转化过程以及对未来工业质检场景的布局等。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强调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的成长,助力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加速前行。
在河南,有不少像“潜龙”一样的企业,正在各自的领域潜心构建独门绝技,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时刻。那么,它们是如何借助科技驱动,在新领域新赛道闯出一片天地的呢?顶端新闻特别推出《寻龙记》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于科技驱动的中小民营企业新生代,探寻河南民营经济里的新力量。
当我们的指尖在手机或平板屏幕上轻轻划动时,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这片看似晶莹透明的玻璃外板,在成为电子设备的“面容”之前,经历了怎样严格的“生死考验”。它需要接受上百项的瑕疵检测,哪怕是比头发丝还要细百分之一的划痕,都可能让整片玻璃外板被废弃。
在河南洛阳,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AOI质检官”,以每片1.5秒的惊人检测速度,为手机玻璃盖板的出货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家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创立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光学 + AI”融合检测技术,重构了工业外观质量检测标准体系,成功让中国智造在高端工业视觉领域实现了突围。
【光学技术 + AI算法,让工业质检效率秒提20倍】
3月19日,顶端新闻记者走进中科慧远的设备制造车间,只见一台台成品检测设备整齐地伫立在车间一角,宛如一座座小型的太空舱。
这些设备正是中科慧远研发制造的系列AOI工业外观视觉检测装备。在仿人光学成像与AI算法的融合支持下,该设备能够精准“捕捉”微米级的缺陷,让玻璃盖板、显示面板等高端制造领域实现“零缺陷”目标成为可能。
现场,中科慧远的工作人员向顶端新闻记者介绍:“通俗来讲,我们的AOI设备就像是给工业生产线装上了具有‘火眼金睛’的质检机器人。”其中,AOI质检设备的光学系统如同“眼睛”,可以敏锐地捕捉产品表面的细节;AI算法则像“大脑”,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缺陷类型,其精准度和效率甚至超过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工作人员以手机玻璃盖板检测为例进行解释。过去,工厂里的工人需要在暗室中,对着强光用肉眼逐片仔细检查玻璃板上是否有瑕疵。然而,瑕疵种类繁多,这种检测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保证效率和质量,同时还会对质检工人的视力造成极大损伤。而现在的AOI检测设备,通过明暗场融合的打光方式,配合自主研发的控制器控制光源频闪,能够让瑕疵通过拍照的方式全面呈现出来。再借助AI算法自动分析图像,即可完成近百余种缺陷指标的检测。
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的玻璃盖板AOI检测设备可以在1.5秒内完成对单件产品的多项指标分析,检测精度达到了微米级,相当于人类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与传统人工质检每分钟3至5片的检测效率相比,AOI设备不仅将缺陷检出率提升至90%以上,还实现了每分钟40片的标准化检测速率,综合质效提升超过20倍。
【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智慧之眼”,用硬科技筑起竞争壁垒】
2016年,中科慧远正式成立,这是科技工作者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成功落地转化的典型创业案例。
创业之前,张正涛担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精密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在业内首次提出用于透明反光材质的明暗场融合的成像方法与缺陷检测识别算法,并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在选择科研成果的商业场景落地时,张正涛发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工业制造场景中,存在大量玻璃材质。由于其高透明高反光的材质特点,品质检验成为了一大难题。同时,业内有限的智能检测装备全部依赖进口,工厂普遍面临着质检效率低、合格率低、质检设备进口贵、维修难等痛点。
张正涛敏锐地意识到,在消费电子外观瑕疵检测领域,AI机器检测将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如今,中科慧远构建的三大技术平台印证了张正涛当初的判断。“慧视”光学标准化平台,能够实现缺陷的清晰成像;“慧脑”算法自动化平台,具备可配置自动化算法训练与部署能力;“慧灵”机电标准化平台,积累了大量设备器件经验,能够急速响应各类机电要求。
这种“手 - 眼 - 脑”协同的技术架构,构建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其系列检测装备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
【打造工业质检“智能医生”,从发现问题迈向解决问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场景与大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高新技术的加持下,未来的工业质检场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按照中科慧远的展望,未来的质检将如同“工业制造领域的智能医生”,不仅能够“查病”,还能“治病”。基于质检反馈的品质问题,工业品质大数据分析系统会自动分析出是哪个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并实时调整设备参数,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检测 - 分析 - 修复”的闭环。
对此,中科慧远早已开始布局,致力于打造更灵活、更智能、更泛化的质检装备。在应用场景上,不断向半导体行业拓展,检测精度实现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的跨量级突破,力争成为国内半导体检测设备的头部企业。同时,大力推动质检设备与品质大数据的深度融合,让数据成为驱动智能制造的核心动力。
张正涛表示:“中科慧远的愿景是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成为全球制造业企业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他们的目标是扎根中国,服务全球,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让品质检测变得更加简单,让全球的制造业工厂都能用上中国创新的硬科技。
本文介绍了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有限公司在工业外观质量检测领域的创新成果。该公司利用“光学 + AI”融合检测技术,大幅提升了工业质检效率,实现了国产替代。其从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而来,构建了三大技术平台筑起竞争壁垒。未来,中科慧远计划打造更智能的质检装备,拓展半导体领域,推动质检与大数据融合,以实现让中国制造走出去的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