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来”分论坛展开,介绍了秘书长张军、院士郭烈锦等与会者的观点,探讨了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办法,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备受瞩目的当下,能源转型与新能源体系的构建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3月28日消息显示,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特别设置了关于“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来”的分论坛,为各国探讨能源发展新路径提供了重要平台。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在论坛致辞中着重强调,构建全新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已然成为世界各国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他还引用了博鳌亚洲论坛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亚洲在绿色发展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政策导向方面,亚洲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在资金投入上,大量资金涌入新能源产业;创新驱动方面,不断有新的技术和理念涌现;新能源产品生产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不过,张军也清醒地认识到,推动能源转型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以及多方面的有力支持。他明确指出,政策、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等都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要是决策者不能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重要性,无法出台强有力的政策,那么在能源转型领域的探索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同时,技术的支撑能够为能源转型提供核心动力,资金的投入是推动转型的物质基础,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是能源转型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在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新型能源转型的核心应该聚焦在技术转型和技术提高上”。他特别提到,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且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将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郭烈锦也指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生产成本较高、输运存储成本较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郭烈锦建议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力度。例如,可以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物质,通过绿色不排碳的方法来生产氢气;同时,提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效率。他还表示,“如果我们改变能源生产方式,把多种能源融合在一起,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氢气生产,并因地制宜地生产高性价比的产品,那么整个用能产品就能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在论坛的最后,与会嘉宾达成了一致共识:国际合作是推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各国应该加强政策沟通,确保能源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加强技术交流,共享先进的能源技术和经验;加强市场合作,共同开拓新能源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高效、智能、系统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来”分论坛,阐述了构建新能源体系、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性。亚洲在绿色发展方面成就显著,但能源转型面临诸多挑战,需政策、技术等多方面支持。郭烈锦强调氢能的重要性及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最后指出国际合作是推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各国应携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