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内卷式”竞争展开探讨,分析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危害及成因,同时从部门地方和微观主体两个层面提出整治措施,强调拒绝“内卷”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最近,“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地方、行业企业反“内卷”的相关报道。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市场竞争激烈起来,商品价格降下来,消费者不就能从中受益了吗?那为什么还要整治“内卷式”竞争呢?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本就是一种常态,更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企业通过比拼产品质量、攻克前沿技术、优化经营管理等方式开展良性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这种良性竞争有利于企业不断创新进取,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互鉴,从而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然而,“内卷”却让竞争变了味道。
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座满座的电影院里,第一排的观众突然站了起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后排的观众为了能够看到电影,也会纷纷站起来。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都累得疲惫不堪,而电影的精彩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与坐着看电影相比,不仅观影效果没有得到提升,观影成本反而增加了,更重要的是,观影秩序被完全扰乱了。
在一个行业或领域中,即便资源有限、市场趋于饱和,仍然会有众多参与者前赴后继地进入。为了争夺资源、抢占市场,他们不惜大打“价格战”,在供应链上进行恶性竞争,盲目地大量开设店铺。有些企业甚至耗费大量精力去“站起来”,其目的仅仅是为了阻挡其他企业的发展。
这样的竞争往往会导致多败俱伤的局面。经营主体的成本不断增加,行业的整体效益下滑,从长远来看,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以“新三样”为例,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内卷”现象也逐渐显现。去年,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的产量持续增长,产品的知名度也有所提高,但部分环节却处于亏损运行的状态。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去年1至11月,汽车行业的利润率相对偏低,产业链上的部分企业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既然会多败俱伤,为什么企业还要陷入“内卷”呢?归根结底,是因为技术创新不足导致了过度的同质化竞争。当几家企业的产品相差无几时,就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来争夺消费者。而利润空间被挤压后,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阻碍企业的创新发展。
有些消费者认为,企业之间的“内卷”虽然让卖家亏损,但买家却能从中获利。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甜头”过后可能会迎来“苦果”。企业在短期内让利确实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但如果企业一味地专注于“卷”价格,不惜“亏本赚吆喝”,就会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去进行创新、推动转型、提升质量。这样的生意难以长久维持,最终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内卷式”竞争是不可取的。人、财、物等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些行业,进行简单的重复建设,会导致边际效益递减,甚至出现负收益。如果这些资源能够被用于研发创新和技术进步,开辟新的赛道,发展新的优势,本可以创造出更多优质的供给,激发更多有效的需求,培育出更多优质的企业,为民生带来更多的福祉。
那么,部门地方应该如何整治“内卷式”竞争呢?
首先,要出实招,推动“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通过政策激励,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创造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且可预期的环境。
其次,要出硬招,推动“政策洼地”变身“开放高地”。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现象。
最后,要出好招,推动“一哄而上”成为“各展所长”。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过多的“运动员”涌入热门赛道。
微观主体又该如何跳出“同质化”的泥沼呢?
反“内卷”并不是鼓励“躺平”,恰恰相反,企业要下大力气转变发展理念,锤炼过硬的本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市场在不断变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只有加大创新投入,打破路径依赖,才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低价”应该有“底价”,更要有“底线”,企业要有力地维护市场秩序,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盈利,为行业创造红利。
近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表示将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呼吁强化行业自律,提出不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等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也纷纷发声,要在智能化、安全性方面展开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总之,企业要练好“内功”,拒绝“内卷”。只有让市场保持秩序,企业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消费者才能真正得到实惠。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深入剖析了“内卷式”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危害及成因,指出其不仅导致企业多败俱伤、影响消费者长远利益,还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从部门地方和微观主体两个方面提出整治措施,强调通过各方努力,拒绝“内卷”,实现市场有序、企业发展、消费者受益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