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来袭!食品标签大变样,消费指南请查收 食品安全新标准:关注婴幼儿需求,规范食品标签标示

本文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的相关内容,涉及标准体系、食品标签优化、致敏物质标示、婴幼儿食品标准修订、营养成分标示以及数字标签推广等多方面的变化,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和维护消费者权益。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7日重磅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众多日常消费的食品类别。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已日趋完善。累计发布的166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含了2万多项指标,全面涵盖了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在这个标准体系中,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过程规范、检验方法这四大类标准相互衔接,形成了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的强大合力。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生鲜食品,我们购买的绝大部分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容器中的食品。而食品标签,作为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就像是食品的“身份证”,能够向消费者传递食品的关键信息。

此次推出的新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行业生产和提升监管效能为核心目标,对食品标签的标示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升级。

在市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食品打着“不添加”“零添加”的旗号,声称更加健康优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一些饮料产品在食品标签上写着“不添加蔗糖”,可配料表中却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还有些含糖饮料声称“不添加甜味剂”来吸引消费者,这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为了避免这种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发生,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将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表示,禁止使用这些用语,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避免盲目关注宣传用语而忽略产品的真实属性,从而降低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可能性。要想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是关键。

新标准还对食品标签的定量标示要求进行了强化。如果食品名称中提及了某种配料或成分,就需要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其含量。比如燕窝月饼,就必须标示出燕窝的含量。朱蕾指出,这样做是为了规范行业乱象,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认知。

为了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新标准要求食品中的致敏物质必须强制标示。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明确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来说,以后就可以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进行了修订。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专门为患有特殊疾病或处于特殊医学状况的宝宝量身定制的,对于这些婴儿来说,它是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营养来源,对其正常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

新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标准新增了6个产品类别,分别是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高能量配方、蛋白质组件和中链脂肪组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主任方海琴介绍,新增产品主要服务于患有难治性癫痫、生长发育迟缓、脂肪酸代谢吸收障碍等特殊医学状况的婴儿,同时也覆盖了部分患有罕见病的婴儿群体。由于不同类别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因此在使用这类产品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产品类别。

此外,新修订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也针对婴幼儿群体的特殊要求,在扩大产品品类、营养成分指标、添加糖供能比等方面做了补充和修订。方海琴表示,这些修订是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合理设置指标和范围,目的是确保给宝宝提供充足且安全的食品营养。

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重要说明,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成分、特征的有效方式。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也有不少变化。新标准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1 + 4”(即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1 + 6”,增加了糖和饱和脂肪(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邓陶陶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聚焦在肥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高发,而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合理膳食是引起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修改后,消费者可以在营养标签里看到糖、脂肪等物质的含量,从而更加理性地购买和食用食品。

新标准还要求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提示语。邓陶陶提到,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象不容忽视,肥胖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口味正在形成,需要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清淡的口味偏好。

那么,标准修订后,营养标签该怎么看呢?营养标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营养成分作用声称以及其他补充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通常有3列数据:第一列说明的是这个食品里面主要含有的营养素的种类;第二列反映的是每100克/100毫升食品或每份食品里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第三列是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数,反映的是这种食品中的营养素与人体每天需要量的比值。例如,如果蛋白质的NRV为14%/100克,就意味着吃100克此类食品,可以满足一天蛋白质需要量的14%。

此次新标准还有一个创新举措,就是增加了数字标签的标示要求,实现了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等功能,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阅读体验感。消费者通过扫描数字标签二维码,就可以实现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还能获取有关食品成分、使用说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相关信息。专家指出,数字标签相较传统食品标签没有标示版面的限制,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的需求,不仅提升了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体验感与便利性,也为食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丰富食品标签展示内容提供了新的空间。

本文围绕国家公布的食品安全新标准展开,详细介绍了标准在食品标签标示、致敏物质标注、婴幼儿食品标准、营养成分标示以及数字标签等方面的修订内容。这些修订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为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消费者应关注这些标准变化,通过正确阅读食品标签来保障自身的饮食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843.html

(0)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上一篇 2025-03-28
下一篇 2025-03-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