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城市大学44周年校庆的相关情况,包括成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举办2025国际城市科学论坛、推出“乐龄书院”项目等,还阐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等内容。
在3月2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澳门城市大学迎来了44周年校庆。在校庆活动中,学校可谓动作频频,亮点十足。不仅正式成立了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还成功举办了2025国际城市科学论坛,并且全新推出了“乐龄书院”项目。
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在活动中表示:“澳门城市大学将在新起点上,向着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支撑,以交叉学科为特色的科研、教学和学习交融的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目标继续迈进。”
图为澳门城市大学44周年校庆典礼。澳门城市大学供图
图为澳门城市大学44周年校庆典礼。澳门城市大学供图
一直以来,澳门城市大学都紧扣“服务澳门、融入湾区、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以“全球网络 葡语特色”双轮驱动,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截至目前,学校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网络。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通识 专业 实践”培养模式,使得在校生规模近12000人。在学科建设上,构建了以人文社科为根基、人工智能为引领、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学科生态,精准对接澳门“1 4”适度多元发展。
此次成立的“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凸显了深深根植于澳门城市大学的“城市基因”。它将为澳门建设“智慧城市”注入强大的学术动能。未来,该研究院将聚焦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城市研究智库和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
而“乐龄书院”项目,则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通过构建终身教育课程体系与社群服务平台,助力澳门健康蓝图、幸福澳门、健康湾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同场举行的2025国际城市科学论坛,以“历史沉淀与现代构想:大都市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城市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汇聚一堂。刘骏校长表示:“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智能科技深刻变革的今天,如何在历史文脉传承与现代都市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范式,既是澳门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全球城市治理的共同挑战。”他期待与会专家能够贡献真知灼见。
在论坛上,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崔世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史文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英国科学院院士Michael Batty、国家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沈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党安荣、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刘瑜、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席教授沈国强等,都围绕论坛主题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实践与创新。
本文围绕澳门城市大学44周年校庆展开,介绍了学校在校庆期间的多项重要举措,包括成立研究院、举办论坛、推出项目等。同时阐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等情况,展现了学校在推动自身发展以及服务城市、社会方面的积极作为,为澳门和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