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3月29日在北京SKP RENDEZ - VOUS举行的“寻找外星智慧生命:科学还是科幻?”跨界对话活动展开,介绍了科幻小说《太空探针》的内容、创作背景,以及多位嘉宾对该书的评价和对外星文明的探讨。

自远古以来,人类就怀揣着对外星智慧生命的浪漫遐想。“我们并非浩瀚宇宙中的孤独存在”,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激励,更是深深扎根于人类内心的坚定信念。

随着科学时代的来临,人类与地外文明的“第一次接触”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科幻小说《太空探针》以近未来为宏大背景,为读者娓娓讲述了空间科学家林一及其团队追逐系外类地行星梦想的精彩故事。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3月29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对话——“寻找外星智慧生命:科学还是科幻?”在北京SKP RENDEZ - VOUS盛大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重量级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席、科幻作家韩松,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沈爱民,《太空探针》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中科院条财局原局长、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常务副总经理郑晓年,北京UFO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探险学会奇考专委会秘书长王方辰,空间科学学会秘书长孙丽林,科学家协会秘书长张蕾,科学出版社人文社科社社长侯俊琳,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太空探针》策划编辑林佳馥等。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外星文明的可能性以及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活动的对话环节由沈爱民书记主持。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这里展示的是新书分享会的现场。

活动一开始,吴季便热情分享了《太空探针》的主要内容和创作动机。他谈到,这本书的创作源于自己对空间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思索。《太空探针》紧密基于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工作,生动描绘了科学家们运用“太空探针”探寻外星智慧生命的故事。对于书中“太空探针”建设的诸多细节,吴季强调这些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立项过程和验收过程的真实记录。

截至目前,人类尚未寻找到真正的外星智慧生命。但吴季认为,我们非常有必要去思考“假如遇到外星文明会怎样”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它还与人类自身的命运、人类文明的存续息息相关。例如,如果太阳系之外存在智慧生命,他们的文明延续了多少年,又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究竟会在自身制造的困境中停滞不前,还是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下,迈向更为广阔的未来?吴季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太空探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自己的深入思考。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沈爱民提到,吴季是空间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曾担任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由这样真正的权威专家撰写自己专业领域的科幻小说,是极为少见的。而《太空探针》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它是“硬科幻”的典型代表。阅读这本书,读者会有一种既像是真实发生的,又仿佛置身于幻想世界的奇妙感觉,用“亦真亦幻”这四个字来概括再合适不过。书中所描写的建设15公里的“高塔”、寻找外星生命等内容,本是极具科幻色彩的事情,但吴季却采用非常纪实的手法进行创作,这种将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梦想相融合的写作手法,是科幻小说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尝试。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周院士在讨论中着重提及了科普和科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他还分享了近期参观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有趣经历。谈到《太空探针》这本书时,周院士表示,这本书可读性极高,是一部非常硬核的科幻作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他看来,这本书给他留下了三个深刻的印象:真实性、亲切感和故事的悬念感,同时还蕴含着人文思考。不过稍有遗憾的是,他感觉故事似乎还没有结束,十分期待吴季的新作。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韩松认为,《太空探针》以严谨的科学建构和大胆的宇宙想象,巧妙地将令人屏息的真实感与奇异深邃的幻想性融合在一起,试图去回答那个最具悬念且震撼心灵的问题,为中国文学创造了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这本书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不可替代性、历史性和新闻性三个方面。其一,小说中提到的“太空探针”是中国人自己构思并建造的,从一个小切口生动折射出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其二,小说中讲述的位于稻城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和位于金珠镇附近的圆环阵列射电望远镜(DART),都是真实已经建成并开始进行观测的大科学装置,因此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感受到强烈的新闻性。其三,这本书就像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诗篇”,书中讲述的“寻找系外类地行星、探索外星高级智慧生命”这一梦想实现的故事,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在现场交流环节,郑晓年局长表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他感觉不像是在看科幻小说,而是在看自己的工作纪实。因为吴季是“子午工程”一期的总指挥,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包括立项过程、验收过程等。正是基于这样丰富的经历,吴季创作的内容并非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现有科学知识和对未来技术发展合理预测之上的,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亦真亦幻”的美妙体验。关于地外文明,郑晓年局长谈到,“中国天眼”的科学目标之一就是寻找地外文明。他认为,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性、牺牲与合作,这些因素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也将深刻影响我们的未来。我们对未来文明的预测和理想状态的设想,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无限可能的美好憧憬。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王方辰理事长认为研究地外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他指出,宇宙中很可能存在高于人类智慧的生物。同时,他强调通过科学批判和实证方法来验证这些理论是至关重要的。而科幻小说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进而激发科技创新的动能。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本书策划编辑林佳馥副社长分享了《太空探针》的创作过程。她提到,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出版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投身到科幻创作中,作品的题材也日益多元化。跨文类融合逐渐兴起,科幻与历史、推理等元素相结合,拓宽了创作的边界;关注本土现实问题的科幻作品开始增多,赋予了作品更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吴季的《太空探针》的出现恰逢其时,科学家作者凭借专业知识赋予作品硬核的科学内容,又借助科幻故事激发读者的兴趣,这不仅为科幻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更赋予了科幻作品更多的科普价值。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探索外星文明的道路永无止境,只有秉持科学精神,我们才能在未知的宇宙中寻找答案,为人类文明的未来点亮新的灯塔。从打破“黑暗森林”理论到如何点燃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这场对话精彩纷呈,带领现场观众突破了想象的边界。

“寻找外星智慧生命”对话,成焦点,权威专家科幻力作,引发外星文明大探讨

活动现场,作家吴季为热情的读者们进行了签售。

本文围绕“寻找外星智慧生命:科学还是科幻?”的跨界对话活动,介绍了科幻小说《太空探针》的创作背景、内容及特点。多位嘉宾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其科学价值和创新意义,同时也探讨了外星文明研究的重要性和人类文明的未来。此次活动激发了人们对外星文明的探索热情和对科幻创作的新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485.html

(0)
煮酒氤氲煮酒氤氲
上一篇 2025-04-01
下一篇 2025-04-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