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证券行业近期人才流动现象,详细介绍了陈果、洪灏、黄燕铭等知名分析师和研究所长的人事变动情况,分析了人才流动的特点,并探讨了推动此次人才“重组”的多方面因素。
证券行业的风云变幻,往往围绕着“人”展开。作为行业薪酬的“天花板”,卖方分析师和研究所所长一直是人才流动的热门对象,而今年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初步统计显示,自2024年12月至今的短短3个多月里,业内已传出至少十余名副所长以上级别的王牌分析师离岗他投的消息。这一现象不禁引发人们的思考:是头部券商开始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还是行业资源加速整合后,中小券商迎来了发展机遇?亦或是一场更大、更深远的行业变革正在拉开帷幕?
陈果“跳槽”
在本轮跳槽潮中,中信建投研究所的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是最新宣布变动的一位,且各方面信息较为明确。此前有消息称,陈果的下一站将是东方财富证券研究,预计担任副所长一职。
陈果在去年的“抄底行情”中表现亮眼,他是业内知名的两位陈姓策略分析师(“二陈”)之一。在成功“预言”牛市到来,并坚定倡导A股“信心重估牛”的概念后,这位娃娃脸分析师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然而,陈果离职的原因外界并不十分清楚。据行业协会官方信息,陈果于2021年12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团队,在这家顶级券商平台上,他担任董事总经理(MD)、研委会副主任、首席策略官等重要职务。若他真的前往目前知名度相对较低的东方财富研究所出任副所长,从个人职业生涯角度看,似乎不仅没有进步,甚至有“屈就”之感。
不过,陈果的离职得到了“老东家”的祝福。中信建投回应称:“衷心感谢陈果先生在任职期间为公司策略研究领域作出的专业贡献,其信心重估牛系列研究成果获得了客户与市场的认可。”同时,中信建投还表示:“祝愿陈果先生在新的岗位上,推动东方财富卖方研究业务更上新台阶。”此外,中信建投还宣布,接替陈果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的人选将很快对外公布,“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戏码即将上演。
洪灏“履新”
另一位基本确定新动向的是“网红经济学家”洪灏。洪灏操着一口“粤普”,发型总是斜冲向天,他曾长期在海外和中国香港地区工作,颇具“国际范”。他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拥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曾在摩根士丹利亚太、中金公司、花旗集团、交银国际等机构任职,最近一份工作是私募机构思睿集团的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
据悉,洪灏将加盟华福证券,担任华福国际(华福证券旗下子公司)的行政总裁。业界认为,洪灏加盟华福国际可能更多是基于其身份考虑,未来他更有可能在华福的卖方研究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华福证券注册地为福州,由兴业银行控股,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引入洪灏或许是该公司“重建”卖方研究团队的重要举措。洪灏身份和观点鲜明,在社交平台上拥有大量粉丝,是百万级粉丝的博主,同时也是业界公认的“敢言”宏观分析师。这也是许多研究团队对他既“爱”又“担心”的原因之一。
2022年,洪灏因种种原因离开工作约10年的交银国际,加入私募集团思睿集团出任首席经济学家。当年曾传言他加盟思睿集团后会亲自操盘对冲基金,但事后看来,洪灏更像是换了身份的“民间宏观分析师”。若洪灏顺利回归华福证券系统,他将拥有更官方的身份发表研究观点,而华福证券也将迎来一位颇具人气的资深分析师。
黄燕铭“是留是去”
在陈果和洪灏人事变动的背后,还有一位卖方研究大咖可能正在酝酿人事变化,他就是被誉为“A股研究总教习”的黄燕铭。黄燕铭可能会变动其服务单位,此前他已在国泰君安担任了12年的研究所长,更早之前还曾担任业内顶尖的申万研究所的长期业务副所长以及瑞银证券的研究所长。
业内盛传,黄燕铭即将出任沪上另一家本土券商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双方接触已久,该券商此前已将原研究所长提拔至其他业务岗位。但黄燕铭能否顺利完成“跳槽”程序,还面临一些考验。一方面,年龄是一道硬杠杠;另一方面,作为卖方研究大咖,他的去留会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不过,有两个因素可能增加了此事的可能性。其一,黄燕铭长期服务的券商在今年初与沪上另一家顶级券商完成合并,未来可能进入部门级业务整合阶段,两大券商各业务线人才济济,为团队内人才重新整合布局提供了时间窗口。其二,早在2024年3月,黄燕铭就已卸任研究所所长职务,当时被聘任为金融学院院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办公室主任,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首席策略官,任期三年。与此同时,传言中他正在接触的机构也在悄然为未来的研究所所长“腾出空间”。
黄燕铭是中国第一代行业分析师,业内资历深厚,若他更换门庭,必将提升邀请方研究业务的行业影响力和关注度。其简历显示,1996年至2010年,黄燕铭历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证券分析师、研究所副所长;2010年10月,他加盟瑞银证券,但仅停留了不足两年;2012年8月,黄燕铭加盟国泰君安至今。
王牌跳槽已成“风”
除了上述几位大咖,过去两年内,卖方研究行业不断出现知名研究所长和分析师跳槽的案例,这表明如今的卖方研究市场正在各种力量的影响下快速“重构”。
仅去年末,就有多位知名分析师先后跳槽。如郑震湘于2024年12月重回国盛证券担任联席所长,此前他在方正证券担任研究所联席所长、电子首席分析师;孙婷去年12月加盟东吴证券研究所,担任首席战略官、规划创新部联席总经理,她此前是海通证券的董事总经理、金融行业研究负责人,还是新财富白金分析师;刘文正于2024年12月从民生证券跳槽至华西证券,担任执行副所长,此前他是社服零售行业的首席分析师;机械行业分析师张恒晅此前任职于海通证券,今年2月加盟西部证券研究所担任业务所长助理;民生证券宏观经济首席赵宏鹤去年末加盟国金证券,前同事李阳(建筑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也一同跳槽至“新东家”;宏观经济学家芦哲于2024年11月率领团队从方正证券加入东吴证券研究所;原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孙远峰今年2月正式就任太平洋证券总经理助理兼研究院执行院长;孙彬彬曾任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副所长,今年2月加盟财通证券担任研究所业务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曾任天风证券原宏观首席分析师,今年3月入职国金证券,并出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什么推动了人才“重组”?
显而易见,这轮卖方研究行业的人才重组已成为一种趋势,且呈现出“多极化”“多层级”“多方向”的流动特点。从人才层级看,既有资深研究团队负责人另谋高就,也有影响力较大的网红和白金分析师更换平台;从流动性方向看,既有大型机构人才流向中小规模机构,也有中小机构之间的人才流动;从流动岗位看,有管理岗位之间的流动,也有管理岗位与业务岗位之间的双向流动。
业内观点认为,此次研究人才加速流动有诸多驱动力。首先,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研究佣金费率的“大幅下降”,改变了市场的人才和资金容量,导致许多研究机构的定位发生变化,推动了研究人才的加速流动。其次,日益明显的行业兼并趋势,影响了从业者的预判,促使人才进一步重组。其三,在行业需求相对紧缩的环境下,人才出现了合理流动,如不少创业团队收缩,核心人才回归大平台,或熟悉的团队重新聚集。其四,卖方研究常见的职业发展路径,使得年轻分析师有职务跃升的需求,一批新出名的分析师在新业务平台上寻求职务和薪酬的“兑现”,也推动了人才流动。
总之,这轮证券业“最强大脑”的流动,既是历史的重演,也增添了新的时代特征。
本文详细介绍了证券行业近期多位知名分析师和研究所长的人事变动情况,包括陈果、洪灏、黄燕铭等,还列举了其他多位分析师的跳槽案例。同时分析了人才流动呈现出的多极化、多层级、多方向特点,以及推动此次人才“重组”的多方面因素,如佣金费率下降、行业兼并、行业需求变化和职业发展需求等。这表明证券卖方研究市场正在经历快速重构和变革。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