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人们在饮食中常遇到的“热量刺客”展开,介绍了一些看似健康实则高热量的食物,如果蔬脆片、响铃卷等,还讲述了食品宣传中的陷阱,如“0蔗糖”的误导,最后给出了避开这些陷阱的实用技巧,帮助读者正确选择健康食物。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明明自己平时吃得不多,体重却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其实啊,这很可能是被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热量刺客”给盯上啦!有些食物,表面上看起来营养健康,可实际上却是披着营养外衣的“热量炸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的真面目吧!
这里展示的是 110g 米饭的量,100g 米饭的量和这基本差不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那些可能会让你不知不觉摄入大量热量的食物。
果蔬脆片:蔬菜水果的伪装大师
米饭指数:4.8❌🍚(100 克)
很多人觉得吃果蔬脆片就相当于补充了维生素,是一种健康的零食选择。但你可能不知道,吃它其实就相当于在“喝油”!像苹果、南瓜、香蕉等蔬果被切成薄片后,大部分品牌会采用低温油炸的工艺。在让水分蒸发的同时,这些脆片会吸满油脂。
一包 100g 的混合果蔬脆片
脂肪含量能到 30g 以上
相当于喝下 3 大勺油
在某电商平台上销量 10 万 + 的一款果蔬脆片产品,其配料表第 2 位就是“精炼植物油”,含油量高达 41.5%。
这里有个小测试,大家来猜猜看,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什么?
答案是:
左边是酸奶,右边是可乐
你猜对了吗?
替代方案:如果想买到健康酸奶,需要选择无糖酸奶(只有生牛乳和发酵菌),或者每 100 克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 10 克以下,这样糖的含量相对会少一些。
此外,果汁虽然看起来健康,但失去了膳食纤维的“缓冲”作用后,其中的糖分会更快被吸收,导致血糖急速上升。这种血糖的飙升不仅对糖尿病患者很危险,长期来看还可能增加代谢疾病的风险。
替代方案:如果你是很喜欢喝果汁的人,可以把水果用机器打碎不去渣,这样膳食纤维的损失会有所降低。在打碎的过程中还可以加一些柠檬汁,保护维生素 C。不过建议大家还是多吃新鲜的水果。
响铃卷:火锅里的“吸油大户”
米饭指数:7.2❌🍚
(8 个响铃卷热量与 2 两米饭对比)
豆制品通常给人一种健康的印象,响铃卷(腐竹卷)作为涮火锅或麻辣烫的热门食材,豆香十足、口感酥脆绵密,深受吃货们的喜爱。但你知道吗,它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它是油炸的豆制品。
经过油炸后
脂肪含量轻轻松松超过 70%
还有一些所谓的低脂产品,一类是因为工艺改进或者使用了低脂原料确实把脂肪含量降下来了,但为了弥补口感缺失,会添加糖、淀粉、增稠剂等来提升口感,反而可能增加总热量。
避坑技巧:对于 0 脂肪的产品,要重点看看营养成分表,了解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具体数值。在同类型产品中,选择糖少、能量低的,避免因为其他成分的调味而额外增加热量。
“0蔗糖” ≠ 无糖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只有每 100mL 糖含量 ≤0.5 克才能标注“无糖”。但市面上很多产品打着“0 蔗糖”的旗号,实际上却添加了其他形式的糖,比如蜂蜜、果汁、果葡糖浆、葡萄糖、麦芽糖等,这些本质上还是糖。
比如某款畅销的“0 蔗糖”乳酸菌饮料,虽然没加蔗糖,却添加了浓缩桃汁和食用葡萄糖。这瓶饮料每 100mL 含糖 7.6 克,连低糖饮料(糖低于 5 克/100mL)都算不上。
避坑技巧:看营养成分表的脂肪含量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对比时统一成每 100 克的含量。
避开陷阱的实用技巧
说到底,只要你学会看食品包装的信息,无论商家怎么宣传,你都能看到食物的本质。
解剖配料表
看配料表顺序:配料是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的,含量越高,排得越靠前。如果白砂糖、植物油排在前三,那这个食物的能量一般低不到哪儿去。
警惕“等”字玄机:比如某全麦面包写着“小麦粉、全麦粉等”,这可能意味着全麦粉的含量很少,只是用来让名字看起来合理而已。
认识糖和油的马甲:像果葡糖浆、麦芽糊精、浓缩果汁等都是糖的变形;代可可脂、麦淇淋、植脂末等都是油的隐藏款。
如果说配料表让我们看到的是食品的组成,那么营养成分表能让我们了解食物对我们的价值。
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先看“每份”还是“每 100g”:比如某进口麦片标注“每份(30g)含糖 5g”,换算成 100g 就是 16.7g,比可乐还高。
最核心是看能量:决定一个食物是否容易让人长肉,能量数值是最直观的判断依据。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单位是千焦(kJ),在和我们的需求对比时,需要除以 4(更精确的是 4.184),就可以知道是多少千卡了。
盯紧脂肪和糖:能量的来源有脂肪、糖和蛋白质等,任何一个含量高了都可能会让能量变高。有的产品能量低,但脂肪和糖含量过高绝对不是好事。同样的能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糖低的食物会更有利于健康和减重(针对健康人群)。
真正健康的食物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些看似健康实则高热量的“热量刺客”食物,如果蔬脆片、响铃卷等,还揭示了食品宣传中的“0蔗糖”等陷阱。同时,给出了解剖配料表和看营养成分表等避开陷阱的实用技巧,帮助读者在选择食物时更加理性,挑选到真正健康的食品。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