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大时代:迈向未知深海的步伐,探秘万米深渊:海洋科研新征程

本文聚焦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的海洋科学与发展论坛,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杜梦然等科学家在深海研究方面的成果与计划,探讨了海洋科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国际合作在海洋探索中的必要性。

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世界里,万米深渊海底一直充满着神秘色彩,那里是否是生命的禁区呢?

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举办的海洋科学与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杜梦然为我们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她指出,随着对深渊的深入调查,人们发现生命在这片极端环境中练就了“十八般武艺”,能够适应极高的压力和不稳定的地质环境。

海洋科学大时代:迈向未知深海的步伐,探秘万米深渊:海洋科研新征程

这张图片记录的是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海洋科学与发展论坛上,青年科学家们进行圆桌会谈的场景。

杜梦然是一位“80后”女科学家,近日她刚刚完成了中国 - 新西兰普伊斯哥海沟载人深潜联合科考。因为对大海有着深深的热爱,她先后随“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深潜30余次。她的多项研究成果还刊发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亲身见证了我国向海洋更深处探索的坚实脚步。

杜梦然表示:“随着不断地深入深渊,我们发现把样品采集带回实验室分析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研究需求。因此,我们决定把实验室‘搬到海底去’。”目前,她所在的团队正在研制可以搭载深海载人潜水器进行实时探测的新型传感器,以及能够在深海深渊底部驻留半年以上、可以根据预设程序进行自主实验的“深海原位实验室”。

海洋覆盖了全球70%以上的面积,它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对全球生态系统平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向海洋更深处进发,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更是为了更好地与海洋和谐相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特别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将2021年至2030年定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旭光提到,随着深海采矿不断走向商业化,深海环境和生物保护成为“必行之义”。他表示:“我们探索了深海矿产开发兼顾原位碳封存的开发理念和技术思路。比如,借助深海采矿的轮船、管缆和矿车系统,可以将液态二氧化碳从水面输送至海底,实现二氧化碳的深海封存,从而助力全球的碳减排计划。”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海洋探索也离不开各国的合作协同。我国科学界牵头发起“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海洋碳汇研究;发起海洋自然灾害防治与环境健康增值项目,与全球合作者共同发展海洋生态动力环境预报模式,服务海洋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多方正在携手,共同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海洋只有约5%的区域被人类探明。科技部秘书长潘晓东强调:“作为认识海洋的前提与基础,海洋科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他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支持海洋基础研究,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深化海洋领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兰玉杰也表示:“海洋科学正加速迈入大科学时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布局,深化国际大科学计划与联合攻关,积极引领海洋科技前沿、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

“我愿和全球的海洋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我们潜入最深海洋,探索地球未知,启迪人类未来。”专家们的话语,如同大海的波涛,在记者耳畔回响,激荡着跨越国界的科学热忱。更多海洋科学家正以科技为纽带,将人类对海洋的敬畏与守护,镌刻在蓝色星球的未来。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海洋科学与发展论坛展开,介绍了杜梦然等科学家的深海研究成果与计划,强调了海洋科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际合作在海洋探索中的关键作用。我国在海洋科研方面积极作为,未来将从多方面加强海洋科研工作,众多专家也表达了对海洋科研的热情与期望,多方携手共促海洋可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913.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3-30
下一篇 2025-03-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