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培育陆地型长绒棉新品种,开启棉花产业新篇章 源棉GP-01、GP-02助力新疆长绒棉产业突破发展瓶颈

本文围绕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育种团队培育的源棉GP - 01、源棉GP - 02陆地型长绒棉新品种展开,介绍了其研发背景、优势特点,以及对新疆长绒棉产业的重要意义,还提及了相关企业的合作意向。

在近日举办的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育种团队和纺织企业合作洽谈会上,自治区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李雪源,向大家分享了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成功研发出源棉GP - 01、源棉GP - 02陆地型长绒棉新品种,这一成果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新疆长绒棉产业的发展道路。它有效解决了新疆长期以来长绒棉品种在产量、机采、广适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了产量、质量、机采和广适性的协同提升。

这项成果凝聚了李雪源带领的科研团队近10年的心血。他们以纺织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研究工作。在漫长的科研征程中,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挖掘创制了陆地型长绒棉种质资源与基因。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懈的努力,他们系统性地攻克了新疆长绒棉长期存在的不适宜机采、产量低、适宜种植范围小等技术壁垒,培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陆地型长绒棉新品种。

团队成员梁亚军博士介绍,经过反复试验验证,源棉GP - 01、源棉GP - 02陆地型长绒棉新品种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其亩产籽棉可稳定突破500公斤,与新疆海岛型长绒棉品种相比,增产潜力十分显著。在性状方面,该新品种更是优势突出。单铃重约6g,而海岛型长绒棉品种普遍仅为3g左右;衣分率达到38% - 39%,海岛型品种约为30% - 32%。此外,它还具有适应性好、种植范围广的特点,能够实现大规模机采,并且纺织性能完全符合纺织企业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不仅在品种培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进行了品种保护和解析研究。这为更好地利用和选育陆地型长绒棉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保障了长绒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长绒棉作为纺高支纱的关键原料,是高端色织、家纺等顶尖产品以及出口高附加值纺织品及服装的主要原料。新疆作为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曾经长绒棉种植面积兴盛时期约180万亩。然而,由于品种、种植管理、机械化采收、加工、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原因,如今种植面积缩减至30万亩左右。

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确保棉花总产稳定在500万吨以上,高标准建设国家优质棉纱基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李雪源表示,新疆长绒棉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高端原棉供给安全、提高我国在国际棉花产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必须从源头打破长绒棉品种性状不能满足产业需求的技术瓶颈,提高长绒棉种植的比较效益。

座谈会现场,溢达集团新疆研究与开发中心副总监刘霞对该品种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该品种兼顾了质量和产量,同时具备可机采、适应范围广的优点,这不仅降低了棉农的种植成本,对于纺织企业而言,不仅品质有保障,而且用棉成本也能够降低。

令人欣喜的是,溢达集团新疆研究与开发中心和李雪源团队在现场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未来2 - 3年,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从种植和纺织应用入手,稳步探索产品应用和商业化路径,共同为新疆长绒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介绍了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育种团队培育的源棉GP - 01、源棉GP - 02陆地型长绒棉新品种,其解决了新疆长绒棉产量、机采、广适性不足等问题。该成果历时近10年研发,优势明显,还开展了品种保护研究。长绒棉对产业意义重大,新疆长绒棉产业需突破瓶颈,溢达集团与团队达成合作意向,有望推动产业发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040.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3-30
下一篇 2025-03-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