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外债规模微降,2025我国外债稳定有支撑,2024年外债数据揭晓:规模降、结构优、风险可控

本文围绕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24年外债数据展开,详细阐述了外债规模、币种与期限结构的情况,分析了规模下降原因,表明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并对2025年外债规模趋势进行了展望。

光明日报北京3月29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外债数据呈现出了我国外债的新态势。在2024年,我国外债规模出现了小幅下降的情况,不过,与此同时,外债的币种结构得到了优化,期限结构也保持着稳定。

具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全口径(包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4198亿美元。和2023年末相比,下降了277亿美元,降幅达到了1.1%。从币种结构的角度来看,本币外债的占比达到了50%,相较于2023年末上升了3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本币在我国外债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从期限结构方面来看,中长期外债占比为44%,和2023年末基本保持一致,说明我国外债的期限结构较为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外债规模下降是受到了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2024年,由于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同时国内经济又处于持续回升向好的阶段,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我国外债规模在一、二季度呈现出有所回升的态势,而到了三、四季度则出现了下降。但从全年来看,总体上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截至2024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2023年末减少了277亿美元。其中,汇率折算因素导致外债余额下降了360亿美元,对外债余额下降的贡献度高达129.9%。

李斌还表示,我国外债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在2024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即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2.8%,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63.8%,偿债率(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6.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2.4%。这些指标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以内,并且部分指标还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余的也保持了基本稳定。

对于2025年的情况,李斌认为,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仍处于降息周期,这使得外币融资成本有望稳中趋降。同时,我国高质量发展正在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了融合发展,并且实施了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这些积极因素都有助于我国外债规模在2025年保持基本稳定。

本文介绍了2024年我国外债规模小幅下降、币种结构优化、期限结构稳定的情况,分析了规模下降受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强调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且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2025年外债规模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041.html

(0)
星河星河
上一篇 2025-03-30
下一篇 2025-03-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