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报道了 2025 年 3 月 29 日上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行的“生命•希望”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介绍了活动的主办单位、目的,现场的缅怀致敬环节,以及相关人员的发言等内容。
在 2025 年 3 月 29 日的上午,阳光洒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土地上。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与陕西省红十字会联合主办的“生命•希望”——2025 年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这里庄重举行。此次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要突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深刻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要向那些伟大的遗体和器官捐献者表达最崇高的敬意与深切的哀思,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也就是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主任徐自力主持。
活动现场,“生命永恒”纪念园呈现出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翠绿的柏树仿佛也在为逝者肃立,摇曳的菊花则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无尽思念与追思,同时也饱含着对捐献者的感恩与敬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志刚步伐沉稳地走到花篮前,他们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挽联,随后深深地鞠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捐献者的敬重与追思。在缅怀致敬环节,全体人员整齐地肃立在纪念碑前,默默低下头,向捐献者纪念碑默哀致敬,那一刻,现场安静得只能听到微风的声音,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些伟大的捐献者默哀。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靳辉在缅怀仪式上发表了深情的讲话。他感慨地说:“今天站在这里,过去和‘大体老师’一起度过的岁月就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千言万语,此刻都化作了满心的敬重与感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和我的搭档分工明确,我主要负责理论课程的讲授,而我的搭档则专注于实践教学的指导。同学们,你们是无比幸运的,能够在求知的道路上得到‘大体老师’如此珍贵的教导。同时,你们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希望大家把从‘大体老师’身上学到的知识,以及领悟到的对生命的敬畏之情,都融入到未来漫长的从医生涯中。在医学这条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爱与责任,去守护每一个生命。”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代表医学部全体师生,向所有捐献者及家属表达了最诚挚的慰问。他指出,西安交大医学教育一直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人文情怀、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学校建立了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第一个以遗体器官捐献为主题的医学人文教育基地,打造出了具有交大特色的工作范式。通过在解剖课程的开课、结课仪式上,组织医学生向“大体老师”默哀致敬等形式,教育学生要敬畏生命、感恩生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交大医学人始终牢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追寻“尚德尚医、求是求新,为生命之光,为世界之光”的崇高理想,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和抗战迁陕精神,努力为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人员的参与,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何洁、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陕西省红十字眼库、省内各地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来到现场。同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各学院及职能处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捐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红十字眼库也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文围绕 2025 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行的“生命•希望”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的主办、目的、现场情况、相关人员发言等内容,展现了对捐献者的敬意与感恩,以及西安交大医学教育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和医学人对使命的担当。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