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北京大学与重庆一中举行“AI赋能教育:优化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研讨会,双方围绕AI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还介绍了北大与重庆一中相关人员针对未来合作提出的路径、规划,以及重庆一中在AI教育实践中的显著成效等内容。
在3月29日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北京大学与重庆一中携手举办了一场主题为“AI赋能教育:优化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可谓是一场教育领域的智慧盛宴,双方紧紧围绕着AI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构建、师资数字素养提升、技术赋能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研讨。这一积极举措,无疑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AI与基础教育的创新融合注入了全新的强大动能。
研讨会现场。重庆一中供图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在讲话中,向大家详细分享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他言辞恳切地表示,未来北京大学将进一步加强与重庆一中的合作,持续加大技术资源与学术支持的力度。双方将携手共同探索AI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致力于在智能时代开创育人的全新范式。
北京大学重庆招生组组长郭超针对未来的合作,提出了两大极具建设性的路径。其一,以AI技术优化教学全流程,从而有效提升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效率;其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形成典型案例,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他满怀期望地提出,希望双方能够积极对接全球高等教育创新资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AI教育转型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迷茫,打造出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实践范式。
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表示在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固然是提升教育效率的有力工具,但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要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在体质、心灵与认知、创新与实践等方面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敏锐地指出,AI助力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重庆一中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在AI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
重庆一中副校长何文吉谈到,未来学校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化布局。一是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同体,充分联动各方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二是打造AI时代智慧教学新样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三是培育师生数字新思维,通过开设特色班级与课程,充分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
据悉,重庆一中作为“诺奖计划”成员校,在AI教育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会上,重庆一中教务处副主任、AI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洪波详细介绍了重庆一中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他指出,重庆一中率先成立了“AI教育研究室”,构建了覆盖教学、管理、教研全场景的“1236”数智教育体系。具体而言,“1”是打造辐射全国的“AI教育一中品牌”,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2”是整合“大校本数据库”与“小切口智能体”,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化管理;“3”是建设数据中心、智慧教学、智慧物联平台,为教育全流程智能化提供坚实支撑;“6”是覆盖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智能辅助、课堂行为分析、AI体育、AI心理健康、AI实验室等创新应用。
在研讨会上,重庆一中教师代表也就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应用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发言,大家共同探讨AI时代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为了确保校园AI应用的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规避等议题也被纳入校园AI安全应用规范之中。
本文介绍了3月29日北大与重庆一中举行的“AI赋能教育”研讨会,双方围绕AI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北大和重庆一中相关人员提出合作路径与规划,重庆一中在AI教育实践成效显著且有明确的发展布局。此次研讨会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及AI与基础教育融合注入新动力,也为AI时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