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综合处二级调研员蔡小鹤的工作事迹。她在质检领域坚守多年,从财务专家转变为行业管理者,练就“检验检测大管家”的本领,以铁律把关质检;在督查工作中带着“温度”,守护百姓“钱袋子”;同时还心系山区孩子,托起他们的阅读梦。
在质检行业,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以铁律作盾,扼守着质检关隘,她就是蔡小鹤。
初见蔡小鹤时,正值某个家居检测机构违规乱象被曝光。她风尘仆仆地赶来,即便处于下班时间,在相对放松的采访环境里,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她严阵以待的紧张情绪。“一旦出现检测报告造假,市场监管部门要第一时间开展执法行动,立刻准备新闻发布工作。”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综合处工作了6年的二级调研员蔡小鹤,每次面对这些如同“火药桶”般的违规情况,总是如履薄冰却又游刃有余。她曾说:“在传递信任的行业里,我们肩负着保障质量安全、守护行业红线的使命,监管者的护航之路,是一场永不下鞍的跋涉。”
蔡小鹤参加了2025年度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
把关每一个消费信任链条
2005年,毕业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蔡小鹤考入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2014年,她通过中央遴选调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财务管理部。2018年机构改革后,她调整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负责管理“检验检测机构”相关工作,实现了从财务专家到行业管理者的华丽蜕变。
蔡小鹤常说:“过去看账本流水,现在要看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她心中有一组大数据:检测机构5.3万余家、全行业6亿余份检验检测报告,从业人员156万余人……她曾拿起桌上的零食打比方:“你看,这上面虽然写了‘零添加’食品,但其标注CMA(中国计量认证)的检测报告背后可能凝结着上百种成分的检测。每份虚假检验检测报告,都可能成为消费信任链条的断点。”
那么,她是如何练就“检验检测大管家”的本领的呢?答案是“跑”出来的。2024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开展机动车检验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督导调研。蔡小鹤一行带领专家团队突击检查某地机动车检验现场,当场发现机构利用作弊装置控制尾气排放,以达到“合格”标准。“机动车检测乱象——这是总书记多次批示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治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去现场破冰,让督导力转化为车检机构的主动求解力,才能更好地做到同台会诊、同步整改。”
正是这次行动,让蔡小鹤有了“破解一个典型问题,推开整扇变革之窗”的想法。回到北京后,她立刻对该案例进行总结推广,对“黄牛代检”黑色产业链、“阴阳检测报告”等机动车专项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作出执法流程梳理,统一答疑口径,推动联合发文,加速建立了机动车检验治理协同联动机制。
有“温度”的督查守护百姓“钱袋子”
蔡小鹤深知,在国家部委工作最不能丢的是“脚力”,最不能缺的是“温度”。2021年,她参加国务院大督查工作期间,作为“税费组”组长,带着10余个督查线索,直奔存在问题的各个角落。为了核实数名果农反映的保险费遭村财政截留问题,她驱车3小时,在寒夜中挨家挨户走访。“当时,老乡们都不敢开口,直到我亮明身份,平复他们的情绪,才掏出皱巴巴的缴费凭证。”经过连夜审计对账,查明了村级账目坐收坐支的问题,并现场联系相关单位介入,推动村级财务问题整改。
在大督查期间,这样的“暗访”成为了她的工作常态。她曾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县乡突查水费乱象,顺着国务院大督查平台的留言线索找到当事人,揪出了当地水务公司违规超标准征收非居民用水费用的暗箱操作,为数百家涉事商户追讨了1.43万元超收水费;她牵头审查“沉睡”在某办事人员抽屉里的企业低氮改造补贴申请,兑现了183台锅炉用户的1335.08万元补贴;她和同事厘清跨越4年的政策梗阻,将滞留在某市人保财险与税务部门中的应退税款32160元,全额退至车辆承运人手中,以“推土机”式的干劲打通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最后一公里”。
蔡小鹤回忆,在督查某地摩托车驾照违规培训的线索中,发现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涉及保险收费问题时“打太极”,遮遮掩掩不配合调查。她一面搜集、固定证据,一面深夜研读保险法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并协调银保监部门调取保单原始凭证,层层拆解“偷换险种”的套路,最终查明该机构违法收取学员80多万元的人身意外险后,只以公司名义购买了4万多元的公众责任保险,从中不当获利76万多元。“每笔培训费背后都是老百姓的辛苦钱,我必须用专业知识调研督查办实事,守住大家的‘钱袋子’。”
凭借优秀的工作表现,蔡小鹤获评“国务院大督查先进个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好”党员、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市场监管总局“四好”党员等称号。她说:“我经办的每一个微小的事件,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挂在心坎上的大事。能在市场监管的关隘默默地守护百姓,是我这份工作最珍贵的成果。”
托起山区孩子的阅读梦
在同事们的眼中,蔡小鹤有两个鲜明的身份标签:一个是查处行业乱象的“业务能手”,另一个是被孩子们亲切呼唤的“蔡阿姨”。
一次工作调研中,蔡小鹤与河北承德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参与当地联学共建活动时,目睹了当地学校用废旧油桶改制体育器械、用撑衣杆代替教学用具的困境。“孩子们抓着油桶边缘练习跳远时,我的手心全是汗。”回忆当时的场景,蔡小鹤依然满眼心疼。回到北京后,她迅速在单位发起捐赠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崭新的标准化秋千、滑梯、篮球架。爱心行动并未止步,去年她又张罗着和同事们一起织了200余件毛衣、围巾,为孩子们送去温暖。
采访中途,蔡小鹤的手机突然响起闹钟,她笑称又开始“图书大抢购”了。“现在山区的留守儿童,基本的物质保障是不缺的,缺的是爱和陪伴以及成长中的正确引导。”为此,她已经连续9个月为云南山区高中生们定制“成长书单”,每周精选《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法治的细节》等书籍寄往支教点,亲手设计“成语日历漂流计划”,让位于海拔3000米的教室图书角打开了一扇看向世界的窗户。
“妈妈的工作就像检测报告上的印章,盖下去就要对得起信任。”聊起女儿形象的比喻,她联想到近期关于个别检测机构恶意调高有毒物数据,制造“甲醛焦虑”的案件,经核查曝光后,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关注,很多网友留言点赞:“检测‘检测机构’,给质量安全加上最后一把铁锁。”此刻,她更确信:市场监管人的价值,不仅在数据报表里,更在老百姓真切地认可中。
窗外,什刹海边四溢的灯火在夜色中流动。蔡小鹤想起了新阶段的任务,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检验检测是新质生产力的有力表达,是连接企业、市场和消费者的关键环节。如何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找准工作切入点,进一步提升质量服务效能?“行业发展越快,我们越要跑在前头。”看着文件夹中的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图,蔡小鹤眼神坚定。她知道,那里标注的每个坐标,都是质量中国的信任基石。
蔡小鹤在质检和督查工作中的坚守与担当,她从财务专家成长为行业管理者,严格把关质检,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守护百姓“钱袋子”。同时,她还心系山区孩子,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知识。蔡小鹤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市场监管人的价值,展现了一名优秀工作者的使命与情怀。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