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智慧农业产业园,详细介绍了园区内集装箱式的智慧微工厂。阐述了其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实现对食用菌生长条件的精密管理,展现了智慧微工厂在提高产量、减少用工量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介绍了项目的运行模式,以及它为村民带来的增收途径和对当地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新的发展模式正不断涌现。近日,走进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智慧农业产业园,一幅充满科技感的画面映入眼帘。只见几十个集装箱式的密闭舱房整齐地一字排开,每个舱房上都清晰地贴着编号以及所种植的食用菌名称,仿佛是一个个神秘的科技小世界。
众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赵振坤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打开了10号舱房的门。刹那间,一朵朵晶莹剔透的绣球菌呈现在眼前,如同一个个灵动的精灵。在过道的两边,整齐地摆放着立体种植架,架上的托盘里盛放着一排排的菌棒,上面长满了“白白胖胖”的绣球菌,模样十分惹人喜爱。
赵振坤微笑着介绍道:“一个舱房就是一个智慧微工厂。”可别小瞧这只有36平方米的空间,它里面可是充满了智慧。这里运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能够对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各项条件进行精密监测与数字化管理。
说着,赵振坤拿出手机,轻轻点击了几下。瞬间,安装在种植架上方的加湿器就启动了,开始喷雾为菌棒加湿。他接着说:“舱房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既可以在舱外的设备上进行操控,也能通过手机远程调控,十分方便。”
在这个如同“科技温室”的智慧微工厂里,绣球菌、金耳、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品种仿佛享受着“贵宾待遇”,晒足“日光浴”、住上“空调房”,实现了全年种植。据了解,这里的年产值能达到四五十万元。
合作社负责人张世青介绍,和传统的大棚种植相比,智慧微工厂有着巨大的优势,它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用工量。一个车间在采收时仅仅需要4个人,而且经过简单的培训,60多岁的老年人也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南马庄村村民脱淑玲开心地说:“合作社一开始招工,我就来了。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月能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而且每年每亩地还有补贴,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像脱淑玲一样,附近村的10多名村民在实现多途径增收的同时,还学会了食用菌种植技能,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
智慧微工厂是南马庄村在2023年招商引来的项目,它采取“村集体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运行。农户加入合作社能有“股金”,流转土地能有“租金”,在基地务工能有“薪金”,而且合作社还会提供技术服务和菌菇回购,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去年,该项目带动了南马庄村等5个村的110名群众致富,间接惠及326户群众。
为了进一步保障群众的增收,新河县与北京新发地建立了销售合作,实现了采摘后的鲜食金耳直运北京。工作人员还会依据市场行情和需求,精准调整智慧微工厂里的种植品种,有效防范种植风险。
西流乡党委书记李秋豹透露:“目前,我们已经建设了60个微工厂,种植金耳、绣球菌等13个特色品种。”今年,他们还有更大的计划,打算把智慧微工厂发展至100个,让珍稀食用菌的年产值增至5000万元,持续提升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本文围绕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慧微工厂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先进的种植模式、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独特的运营模式。智慧微工厂不仅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了用工量,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通过与市场的紧密合作降低了种植风险。该项目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体现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