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江扬州段江豚科考:见证江豚种群壮大与生态改善

2025年首次长江扬州段长江江豚科考活动的情况,包括科考的时间、范围、采用的技术手段等,还着重提到了观测到长江江豚的各种场景以及新发现,展现了长江扬州段水生态环境的向好趋势。

据江苏生态环境厅最新消息,在近日开展的2025年首次长江扬州段长江江豚科考活动中,观测人员有幸目睹了长江江豚家族集体出游的温馨且壮观的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江六圩水域(仪征),首次观测到了长江江豚的可爱身影,这无疑为长江大保护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2025长江扬州段江豚科考:见证江豚种群壮大与生态改善

从3月18日至20日,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联合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及扬州大学等专业单位,精心组织了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2025年首次长江江豚科考活动。科考队员们每天清晨7点半就准时出发,从三江营海事码头登上科考船,开启一天的观测之旅。

经过观测发现,三江营和北汊区域宛如长江江豚家族钟爱的天然游乐场。在这里,众多长江江豚成群结队而来。在三江营水域,队员们看到了极为壮观的一幕:十余头长江江豚整齐地并肩出行,仿佛在携手迎接春天的到来。它们在水中时而迅速下潜,仿佛是在探索水底的神秘世界;时而上跃出水面,圆滚滚的脑袋俏皮地探出水面,动作显得轻盈又敏捷。它们有力地摆动着尾巴,在水面上搅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给寂静的江面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更让科考人员兴奋不已的是,在长江六圩水域,首次发现了长江江豚的踪迹。在三天的科考行程中,共观测到近30头次长江江豚,这一数据创下了该区域观测的新纪录。

本次科考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江都嘶马镇一直覆盖到仪征青山镇,涵盖了整个长江扬州段。与以往的科考活动不同的是,此次观测综合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了一套全面且系统的监测体系。以船基样线法为基础,队员们分别站立在船的两侧以及船头位置,通过望远镜等专业设备进行仔细的目视观测。同时,借助声呐监测技术,在电脑上能够实时追踪长江江豚的活动轨迹。当现场声呐监测数据显示附近有长江江豚出没时,工作人员会迅速借助无人机升空巡查,从而精准地捕捉长江江豚的活动区域和它们灵动的身影。

此外,队员们还分别在不同的水域采集了水样,并带回实验室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环境DNA监测法,他们仔细分析长江江豚的DNA痕迹,以此实现对其种群的定性与定量评估。扬州环境监测中心土壤监测科科长邹丽形象地解释说:“环境DNA监测就像‘水下侦探’,通过采集水样分析长江江豚脱落的细胞,我们就能进一步推算出它们的种群数量。”

长江江豚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晴雨表”,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着长江生态的健康程度。邹丽表示:“去年5月我们观测到24头次江豚,而今年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且今年还首次在长江六圩水域发现了江豚。”这充分说明长江江豚种群正在不断壮大,它们的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展,进一步印证了长江扬州段水生态环境正朝着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也公布了一个好消息,长江扬州段水质已连续七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曾经濒危的刀鱼等物种也重新出现在江面上,“江豚逐浪”正逐渐成为长江扬州段的新常态。

本文通过讲述2025年首次长江扬州段长江江豚科考活动,展示了在该区域观测到长江江豚的新场景和新发现。此次科考运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全面监测江豚情况。观测到的江豚数量增加、活动范围扩大以及水质的持续良好等情况,都充分证明了长江扬州段水生态环境正稳定向好发展,长江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815.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3-31
下一篇 2025-03-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