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展开,介绍了该意见在建设大数据中心、人才培养、服务教育发展、科研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举措。
在当下大语言模型不断迭代升级的全新机遇背景下,3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为未来的数字中文建设和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到2027年的明确目标,即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同时助力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等。
《意见》着重强调了加快建设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重点规划实施以及重大工程进展等核心业务数据进行动态监测、收集和分析。这样做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支持决策的效率,为相关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此同时,还将实施国家关键语料库共建共享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语料库,包括大规模中文语料库、高质量民族语言文字语料库、手语盲文语料库、行业领域语料库以及语言监测动态语料库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意见》有着明确的要求。依托国家语言文字关键研究领域领航计划,致力于培养精通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加强对语言人才供需机制的深入研究,积极支持高等学校语言学科与多学科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发展,尤其注重加强“语言 + 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数字中文建设和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为了形成良好的发展合力,《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地方、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共同组建“数字中文”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形成语言文字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共建共享和转化应用的有效机制。
《意见》还提到了实施数字中文服务教育发展行动。该行动旨在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智慧教育平台上的推广和共享。助力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教学新范式,研制大语言模型能力素养框架(师生版)。同时,提升信息化场景下教师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推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中文联盟平台等建设,从而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在加强有组织科研方面,《意见》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重点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信息处理、语言理解与生成、跨语言跨模态翻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快布局支持一批新型语言文字交叉领域科研机构,重点建设多语言智能化科技创新中心和实验室。并且支持数字中文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学术研讨和竞赛活动,以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此外,《意见》积极支持语言文字信息技术新产品、新职业和新业态的发展。鼓励传统语言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基于数字中文的新型语言产业。推动语言资源、语言翻译、智能机器人、中文内容服务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围绕语音、语料、语言应用生态形成产业聚集,鼓励创建语言产业应用示范品牌。
本文介绍了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涵盖了到2027年的建设目标,以及在大数据中心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服务、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举措,旨在全面推进数字中文建设和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