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南京市青少年赛艇赛暨外秦淮河赛艇城市冲刺赛展开,介绍了赛事举办地外秦淮河鼓楼水岸·南艺后街的情况,探讨了外秦淮河水上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提及了其他相关的滨水区域开发案例。
在2025年3月23日这个充满活力的日子里,南京市青少年赛艇赛暨外秦淮河赛艇城市冲刺赛在外秦淮河鼓楼水岸·南艺后街盛大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上海、苏州等城市的40余支代表队齐聚于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水上角逐。众多市民和游客伫立在草场门大桥和沿岸三级平台上,他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选手们的身影,并不时为选手们鼓掌加油,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水岸越开放,城市越精彩。”之所以选择在鼓楼水岸·南艺后街河段举办此次赛事,是因为这片由江苏电视塔、南艺后街、石头城围合而成的河段,是全长15公里外秦淮河的经典段落。自去年以来,这里已经成功举办了50多场水上赛事。随着南京内秦淮(十里秦淮)水上游越来越成熟,外秦淮河的水上游也开始进行总体布局,同步开发沿河多片开放式河街,并借助水上运动来推动水上旅游的发展。
璀璨街区“燃亮”河面,封闭河段宛如“隧道”
张健介绍道:“在外秦淮河上举办水上赛事,既能为南艺后街吸引更多的人流,也能为水上游积累客源。”外秦淮河水面宽阔、岸线平直,非常适合各类水上项目的开展。沿河的三级平台和跨河大桥形成了天然的观赛区域,而鼓楼水岸·南艺后街河段更是集山水城林塔街于一体,独具特色。水上赛事涵盖了龙舟、赛艇、皮划艇等多个项目,在抖音上累计收获了1500万人次的浏览观看。去年4月14日的赛艇公开赛,更是吸引了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代表队参赛,影响力极大。
水上赛事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滨河开发,外秦淮河水上运动中心和游船码头均已落户南艺后街。这段河街长900米、宽近百米,偎依在江苏电视塔下和南京艺术学院旁,日均客流量达数千人,是外秦淮河最开放、最繁华的河段之一。记者在22日晚乘坐游船游览此地时看到,沿河依次分布着五人制足球场、轮滑球场、篮球馆,一群群孩子在球场内尽情撒欢比赛,充满了活力。背后是覆土建筑,高低错落间藏有一家家网红餐饮、咖啡吧、书店、艺术馆。临街处,南艺师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摆开的文创市集热闹非凡。街区屋顶空中花园长达400米,与6层楼高的“大蓝鲸”雕塑、太空舱造型的酒屋交相辉映,形成了灯火璀璨、人气沸腾的不夜城,仿佛“燃亮”了整段河面。
然而,当游船继续溯河上行时,像南艺后街这样的“精彩段落”并不多见。从草场门驶向石头城,利用粮库改造的石榴财智园内分布着一座座独立商务公馆、创意LOFT,建筑通透、层次感好,山林绿化也十分出色,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亮化勾勒不够,明城墙、鬼脸城、烽火台等景观在夜幕下都不是很突出。清凉山、石头城在夜幕之下更显晦暗不清。到了汉中门河段,许多小区、楼房临水而建,形成了一面遮挡城市景观的“墙”,船行其间,宛如穿行在隧道里。直到来到水西门,看到金碧辉煌的赏心亭,眼前才一下透亮开来。从这里到赛虹桥,凤台路上车水马龙,滨河景观开阔而具动感,视线越过集庆门城墙,甚至可以远眺新街口商务区鳞次栉比的轮廓线。
“相比桨声灯影的内秦淮河,外秦淮河还是幽静了些”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设计与建筑管理处处长苏玲指出,滨水开发中若能把更多的空间用作游园绿地、开放街区,就能把人气、活力引向河道,并形成很好的河岸层次,打开多彩的城市界面。她举例说,穿越南京城南的内秦淮东五华里虽以水巷为特点,但整条游线的“高潮”,还是开阔的泮池风光,以及打开金陵闸融入秦淮水上游的白鹭洲公园。游船游到这两处,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在泮池码头,夫子庙广场的人潮与两岸层层叠叠的古建一道,形成了城南旅游的“经典画面”;在白鹭洲公园,近处的开放园林映衬远处的城际线,美不胜收。
南京秦淮河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陈健介绍:“相比桨声灯影的内秦淮河,外秦淮河还是幽静了些。”虽然外秦淮河拥有南艺后街、水西门、长干里这样的精品河段,但多处河段存在建筑遮挡、亮化没跟上的问题,导致游客量和内秦淮河相比,还有很大落差。统计显示,去年一年有200万游人体验内秦淮水上游,平均每天有六七千人,而外秦淮水上游只在节假日才有两三千人的客流量。
苏玲介绍,即将实施的秦淮河西五华里建设中,将降低滨河驳岸,形成“双首层”特色空间,使河道更加开敞、河街更加立体,并沿河设立8处码头和一批口袋空间,吸引市民、游人到河边来,连通国创园、熙南里等周边文旅特色街。
南京的长江旅游,也因幕燕风光带、中山码头、浦口火车站等开放景区街区的建设而人气攀升。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晔说:“船票138元一人,每天近千人瞰江赏城。”每天落日时分的游轮班次最受欢迎,由长江大桥、狮子山阅江楼、金陵船厂组成的城市界面,在夕照下显得震撼而唯美。
共建滨水活力带,从“看风景”到“造场景”
张健表示:“城市滨水而建、因水而兴,街区依河而生、向河而活。”河道是城市的血脉、市民的情怀。他们在考察北京亮马河、天津海河后发现,水上游越来越从“看风景”向“造场景”转变。这些城市名河通过岸线整治、城市更新,建成了开放共融的水上经济带、滨水活力带,以水岸互动推动水上旅游。
为了把人气引向河边,让水岸可亲可赏,外秦淮河需要打造更多的滨水活力带。陈健介绍,南湖地区人口稠密,南湖东街更新改造后成为南京网红打卡地,可紧邻南湖地区的外秦淮河一侧景色较为单调,市民缺乏休闲亲水的场所。为此,秦淮河公司在河边长虹路开建名为水木秦淮·长虹里的文旅街区。街区长413米、宽47米,总投资2.5亿元,以“烟火 人文”为卖点,建成后将和南湖东街“双街互动”,把南湖地区的烟火气引到秦淮河边。
中华门外的秦淮河边,是范蠡在南京最早筑城的地方,建有“越城台”遗址。依托“越城台”,南京正建设文商旅居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越城天地”,沿秦淮河绵延1.4公里。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秦淮分局局长李建波说:“为水上游‘造场景’,街区不但横向留出滨河风光带,方便居民临水亲水,还纵向建设宽140米的步行广场,直抵纬七路高架桥,广场两边布置商办、酒店、文旅项目,形成面向秦淮河的城市T台。我们测算了下,开车从纬七路高架经过越城天地约需1分钟,中间留有140米宽的广场,不但车主有5—7秒看到秦淮河,游船也可以远眺车流滚滚的高架桥。”
张健呼吁:“建设开放的滨水空间,不仅需要水岸公园、滨水街区这些有形的载体,还需要沿河单位、小区秉持开放的理念、拿出共赢的举措,共同呵护、擦亮母亲河。”南艺后街的火热,离不开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国画院等附近单位的支持。这些院校不但鼓励师生在南艺后街开设工作室、租用众创空间,还把书画展、毕业设计展摆在街区,炒热了街区的人气。他希望更多的沿河单位像南京艺术学院、石榴财智园、白鹭洲公园这样,打开围墙、激活空间,或是在载体利用上转向文商旅、激活滨水人气,或是在楼宇亮化上协同发力、扮美沿河夜景,共同把外秦淮河打造为美丽之河、活力之河、繁华之河。
本文通过对2025年南京市青少年赛艇赛暨外秦淮河赛艇城市冲刺赛的报道,展现了外秦淮河水上运动和旅游开发的现状。虽然外秦淮河有部分精彩河段,但整体存在建筑遮挡、亮化不足等问题,与内秦淮河的游客量有较大差距。不过,南京正在积极推进滨水区域的建设,从“看风景”向“造场景”转变,打造更多滨水活力带,同时呼吁沿河单位共同参与,相信未来外秦淮河将成为美丽、活力、繁华之河。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