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际运动巨头阿迪达斯,在经历4年业绩低谷后,2024年业绩实现亮眼增长。详细剖析其业绩扭转的核心要素,包括低价策略、市场下沉以及DTC策略的调整,同时探讨了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竞争态势。
国际运动巨头阿迪达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竟也选择依靠低价策略和市场下沉的方式来挽回业绩。
3月初,全球运动鞋服巨头阿迪达斯公布了业绩情况。令人惊喜的是,经历了长达4年的低谷期后,阿迪达斯今年的业绩表现十分亮眼。财报数据清晰地显示,2024年其全球营收达到了236.83亿欧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成功扭转了自2019年以来的下滑态势。
与此同时,大中华区的全年营收也重回双位数增长。具体来看,同比增长10%,达到了34.6亿欧元。
(阿迪达斯2024年报)
然而,在这份亮眼财报的背后,我们深入探究发现,阿迪达斯业绩扭转主要得益于三个核心要素:其一为低价策略,其二是市场下沉,其三是DTC策略的调整。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阿迪达斯重新审视了与经销商的合作策略,并且降低了DTC的比例。
1、业绩回暖,中国市场恢复增长
阿迪达斯在2024年的业绩开始呈现好转迹象。
具体数据表明,2024年全球营收达到236.83亿欧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超10亿欧元,达到13.37亿欧元。其中,第四季度的表现尤为突出,营收达到59.65亿欧元,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更是从上年同期亏损3.77亿欧元,成功转为盈利5700万欧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阿迪达斯首次恢复到2019年以来的营收水平。回顾过去,自2020年以来阿迪达斯的营收就不断下滑,2020年一度下降到198亿欧元,此后虽有所回升,但到了2023年再次出现负增长,较2022年的225亿欧元下降到214亿欧元。
阿迪达斯的业绩下滑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022年,阿迪达斯和侃爷解约,这直接导致其大单品椰子鞋停产;2021年,阿迪达斯又因新疆棉事件遭到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同样对其销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阿迪达斯积极尝试修复与中国市场的关系。除了赞助官方体育活动外,还将更多的市场和制造环节留在了本土。
阿迪达斯将“赢回中国消费者”作为重点战略。阿迪达斯CEO古尔登介绍,截至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约有7500家门店,中国制造的产品超过80%,且大部分由本土设计团队完成。此外,阿迪达斯还推进了柔性供应链升级计划,在中国地区建造了新的物流中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回暖。
古尔登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年前到中国,走在路上并没有看到有这么多人穿阿迪达斯的鞋,这次看到有很多人穿阿迪达斯的鞋,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目前取得的一些进展。”
2024年,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情况大幅改善。截至2024年12月31日,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0%,达到34.59亿欧元,占总收入的15%。其中,第四季度营收7.94亿欧元,同比增长16.1%,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增长。
2、低价和下沉,对阿迪来说也“真香”
阿迪达斯业绩得以改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其降低了产品价格并对市场进行了下沉。
2022年,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阿迪达斯业绩严重下滑。为了扭转口碑和业绩,阿迪达斯董事会聘请了古尔登作为新CEO。
在产品策略方面,古尔登主导推出了不少平价产品系列。过去,阿迪达斯部分产品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古尔登改变了这一策略,推出了一系列亲民产品。这些产品在保留阿迪达斯品质的同时,以合理的价格进入市场,收获了消费者的喜爱。
过去一年,主打舒适的Adidas Essentials成为阿迪达斯增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阿迪达斯在2024年平价产品线“Adidas Essentials”中推出的一款女款Logo Tee,原价30美元,促销后仅12美元,折扣力度达60%。
另外,Samba成为阿迪达斯的主力热销产品,与此同时,平替版本的VL COURT系列也卖得十分火爆。
渠道下沉同样成为阿迪达斯业绩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过去一两年里,阿迪达斯关掉了一些一线、新一线城市中效益不好的门店,转而在重庆、贵州、上海、陕西、海南等地均开设了大店与品牌中心。原本仅在一二线城市才能看到的高势能品牌大店,如今也出现在了更低线的城市核心商圈。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萧家乐此前就提到:“会在中国一些新兴城市(三四五六线城市)加大力度开拓销售渠道,现在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越来越升级了,需求也越来越高,这肯定是作为一个体育品牌需要兼顾的方面”,“除了T0、T1、T2城市的大店,会加大在三线城市开店的速度及品牌形象的搭建。”
3、阿迪也吃了DTC的亏?
在阿迪达斯业绩变化的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对DTC策略的改变。
过去几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运动品牌,都将DTC策略视为渠道变革的重中之重。耐克作为最早进行DTC渠道尝试、最早尝到甜头的运动品牌,也成为了最早被DTC策略反噬的品牌。
2024年,耐克CEO John Donahoe直言,耐克过去多年来过度重视DTC,为了自己的商店和网站而排斥批发商的做法“太过分了”。
甚至有市场分析认为,耐克从2020年开始的DTC策略就是一个错误,这使得公司发展倒退、在创新和产品方面落后,也是让许多竞争对手削弱耐克在行业中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DTC是近些年最火的品牌渠道,其含义是通过直营来跳过中间商、批发商,直接面对消费者。
DTC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够让品牌更加直面消费者,从而更好地把握消费趋势,另外还可以将中间商的利润留下来,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DTC的弊端在近几年也逐渐显现出来。没有了中间商后,品牌方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进行市场营销,同时直接销售意味着品牌方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库存。
广阔的中国市场单凭品牌方难以全面覆盖,比如说更加分散的三四线市场就需要经销商来打通。
阿迪达斯CEO古尔登重新修复了与批发零售商的关系,强调运动服饰行业批发业务的重要性,提出要“和合作伙伴一起赚钱”。
阿迪达斯的批发业务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同比增长13%,高于DTC业务7%的增长。2024年全年,阿迪达斯批发业务同比增长25%,而DTC销售增长15%。
尽管阿迪达斯中国地区的业绩有所回暖,但是在中国市场,它不仅要面临老对手耐克,还要面对诸如安踏、特步、李宁等众多国产运动品牌的激烈竞争。
2024年上半年,安踏营收337.35亿元排在第一位,耐克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的6个月内实现营收281.29亿元排名第二,阿迪上半年实现营收131.70亿元,同比增长4.2%,在国内市场落后于李宁,排名第四。
而在2021年之前,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还排在第二,被安踏反超后逐渐式微,此后甚至未能进入中国市场前三。
阿迪达斯在经历4年业绩低谷后,2024年业绩实现增长。其业绩扭转的核心要素包括低价策略、市场下沉和DTC策略调整。在中国市场,阿迪达斯通过一系列举措恢复了部分市场份额,但仍面临着来自耐克和众多国产运动品牌的激烈竞争。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