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甘肃的24岁青年高文博,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新疆精河县第四中学任教。在新疆的两年时间里,他被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热情善良所打动,经历了许多温暖瞬间,坚定了留在新疆的决心。他不仅在教学上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其女友也来到新疆,两人打算在此安家。他希望能扎根新疆,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在精河县第四中学的校园里,每次英语课一下课,你总会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年轻帅气的高文博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大家有的和他兴高采烈地聊天,分享着生活中的小趣事;有的则和他一起弹奏吉他,欢快地唱着歌,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走廊里。
这位充满活力的高文博,今年24岁,是精河县第四中学七年级(6)班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时间回溯到2023年8月1日,他从甘肃出发,和众多怀揣梦想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同踏上了奔赴新疆的征程。谈及为何会来到新疆,高文博感慨地说:“我来新疆,很大程度是受爸爸的影响。20多年前,爸爸在新疆打过工,每次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起新疆的风土人情,广袤的草原、热情的人民、独特的美食,都让我无比向往。而且爸爸也一直鼓励我多出去历练,所以一毕业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丝毫犹豫,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曾彷徨,到现在更是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新疆人真的非常热情善良,不管是同事还是学生家长,都特别真诚,从来没把我当外人。”高文博一脸真诚地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越来越深,也越来越想留在新疆。
高文博向记者分享了他在精河县两年来经历的那些难忘瞬间,正是这些点滴温暖,让他更加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去年夏天,高文博和同事在公园里尽情游玩,离开时却不小心将手机落在了草地上。当他发现手机不见时,焦急万分,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警察就将手机送到了学校门口。原来,一位热心市民捡到手机后,第一时间就交给了警察,警方通过各种方式确认失主信息后,马不停蹄地赶来归还。
还有一次,高文博到学生艾孜买提·阿不力克木家中走访。刚一坐下,学生家长就忙前忙后,不一会儿,热乎乎的奶茶、各种各样的糕点和新鲜的水果就摆满了餐桌。“交流完学习情况,我准备离开,家长说什么都不让我走,非要挽留我吃一顿拌面。”高文博回忆道,“离开时家长还往我口袋里塞满了红枣和核桃,那份热情让我特别感动。”
一年的服务期结束时,高文博陷入了沉思。他认真地向家人表达了想留在新疆的想法,没想到家人都非常支持他,这让他心里更加踏实了。
高文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业余时间,他不仅会免费给学生补课,耐心地为学生讲解难题,还主动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的朋友圈和小红书里,有新疆丰富多彩的美食美景,还有他写下的一篇篇随感:“刚来时,我以为是短期服务,如今,我渴望在这里长期耕耘。500多个日夜,新疆这片土地,早已从地图上的陌生坐标变成了我心中挚爱的第二故乡……”
2024年10月,高文博凭借出色的教学表现被评为年级组优秀教师。精河县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孙建峰评价道:“高文博老师授课方式风趣幽默,擅长在课堂上穿插生动故事与学生互动,深受学生们喜爱。”
同年11月,高文博的女朋友马亚茹也从河南来到了精河县。“我被新疆戈壁的风、孩子们的笑脸,还有老奶奶做的抓饭吸引了。”马亚茹开心地说,现在他俩已经打算在精河县安家,开启属于他们的新生活。
闲暇时,高文博会带着学生到精河县生态园捡拾胡杨树的种子。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荒漠里的生命从不轻易向命运低头,即使再小的种子都蕴含着向上的力量。”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一棵树修剪成标准模样,而是帮助每颗种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我愿扎根新疆,助学生们茁壮成长。”高文博目光坚定地说道。
来自甘肃的高文博响应西部计划来到新疆精河县任教,在当地热情善良的人文环境感染下,他坚定了留在新疆的决心。他在教学上表现出色,业余积极参与公益,其女友也来到新疆,二人打算在此安家。高文博怀揣教育理想,愿扎根新疆助力学生成长,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教育情怀。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