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自2022年以来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成为云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重点示范县,开创“镇雄模式”。介绍了当地重视秸秆利用工作,推进“四化”利用模式,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对生态和产业的积极影响,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2022年之后,为了有效解决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露天焚烧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镇雄县积极大力地实施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凭借着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突出成果,镇雄县成功成为了云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点示范县,并且开创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秸秆利用“镇雄模式”。
高度重视 变秸为宝
镇雄县作为云南省的农业大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205.314万亩,每年的粮食产量高达48万吨,同时会产出39万吨的秸秆。自2022年起,镇雄县就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精心编制并严格落实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各个乡村以及相关企业积极响应政策,按照既定标准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往常常被弃置一旁或者利用率极低的玉米、辣椒、烤烟等农作物秸秆,如今在镇雄县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了宝贵的资源。这种转变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镇雄县坚持推进秸秆的“四化”综合利用,构建起了五种实用的技术模式。其一,把秸秆粉碎后添加腐熟剂进行堆沤,待其充分腐熟后当作肥料还田,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其二,将秸秆粉碎后,按照特定的生产工艺加入生物发酵菌或者畜禽粪便等,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产出有机肥成品;其三,把秸秆切碎,进行密封储藏和发酵处理,之后用于养殖肉牛,为肉牛提供优质的饲料;其四,将秸秆切碎,以玉米芯、木屑以及同科秸秆作为原材料,经过堆放发酵杀菌等工序,制成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用于种植,提高了秸秆在食用菌种植领域的利用率;其五,把秸秆粉碎成粉末,烘干后压制成秸秆颗粒燃料,为能源领域提供了新的选择。
自2022年以来,镇雄县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实现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8.1万吨、饲料化利用8.07万吨、基料化利用2.254万吨、燃料化利用3.7万吨,集中堆沤腐熟还田的面积约为5.7万亩。
赋能生态 产业生“金”
中屯镇青山村积极组织村民将玉米秸秆粉碎聚集成堆,撒上腐熟剂进行堆沤发酵,最终转化为优质的农家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为来年的农业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镇雄天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将粉碎后的秸秆与畜禽粪污进行科学混合,生产出了高品质的有机肥,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肥料产品。云南盛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利用秸秆基料化技术,把经过粉碎、碾压、打包和发酵后的秸秆,变成了种植菌菇的优质基料,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022年以来,镇雄县在秸秆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带动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多个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当地培育了16个专业化的社会运营服务组织和市场主体,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政府还对4家有机肥厂、2家颗粒燃料企业、8家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给予了补助资金,用于改造升级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秸秆资源的利用率。在设备和设施建设方面,合计补助购置设备60台、建设设施6238平方米,还向39家村集体公司发放了秸秆粉碎机123台、秸秆腐熟剂283.64吨。
三年来,镇雄县通过多种举措,从源头上有效治理了秸秆焚烧难题,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多方共赢。曾经被视为“环境包袱”的秸秆,如今在镇雄县成功转变为“绿色财富”,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镇雄县自2022年起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创“镇雄模式”。通过重视秸秆利用工作,推进“四化”利用模式,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带动了多个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让秸秆从“环境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