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将肉牛产业作为核心产业,聚焦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文中阐述了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布局、现状成果,包括种群规模、品种质量、综合效益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还列举了相关产业数据,最后说明了2025年通辽市围绕目标实施的重点工程及预期达成的产业发展目标。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高度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将其确立为全市的核心产业来重点打造。该市有着宏伟的目标,那就是聚焦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按照“一中心、三园区、五基地”的总体布局,通辽市正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现代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不断推动肉牛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从全国地级市中肉牛数量第一向综合效益第一迈进。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伊胡塔牛市,上万头牛整齐排列,等待着交易,场面十分壮观。
产业数据清晰地展现了通辽市肉牛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在2024牧业年度,通辽市牛存栏数量达到395.5万头,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5%;年内牛出栏数量为155.3万头,同比增长幅度高达8.9%;肉牛屠宰数量达到8.85万头,同比增长了44.1%。在肉牛的品种质量方面,通辽市同样表现出色。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前100名中,通辽占据26头;“中国肉牛选择指数”前100名中,通辽占20头;“中国乳肉兼用牛总性能指数”前100名中,通辽占11头。“华西牛基因组估计育种值”最高个体更是达到全国最高值302.06,年推广前100名种公牛冻精112万支,种公牛遗传育种推广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一。随着第十七届全国牛业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通辽牛肉”的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达到了279.15亿元,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显著增强。
进入2025年,通辽市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的目标,坚持“反弹琵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聚焦养殖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管理数字化、营销品牌化这四个关键环节,深入实施精深加工提升、市场营销拓展、农企利益联结、供应链金融、数字赋能、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推广、“留优保母”八项重点工程。通过推动前后端统筹发力,通辽市致力于做大精深加工,让牛肉产品更加多样化、高端化;做活市场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强育肥屠宰,提升屠宰效率和质量;做优饲养繁育,保障肉牛种群的优良品质;做好垂直整合,优化全产业链的资源配置。力争实现优质肉牛存栏达到400万头、出栏150万头、育肥50万头、屠宰加工15万头、牛肉产量30万吨的目标,使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推动产业增加值、附加值实现“双跃升”,实现从单纯卖肉牛到卖牛肉、再到卖牛肉食品的“三级跳”,让肉牛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本文详细介绍了内蒙古通辽市肉牛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辽市以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为目标,在肉牛产业规模、品种质量、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25年,通辽市将继续围绕目标实施重点工程,推动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提升,有望让肉牛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