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了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引入达摩院医疗AI开展癌症早筛科研试点的情况。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AI在发现早期胰腺癌方面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相关技术原理、背景及未来展望。
3月20日,从宁波传来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一位患者头晕三天后前往医院就诊,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但神奇的AI却突然发出早期胰腺癌的报警信号,这惊险的一幕就发生在浙江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目前,这名患者已经顺利完成手术。
据了解,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积极引入了达摩院(湖畔实验室)医疗AI,开展癌症早筛科研试点工作。并且,还开设了浙江全省首个胰腺癌早筛门诊。截至目前,已经从4万人的筛查中发现了6例早期胰腺癌患者,其中有2例是常规检查未能发现,由AI主动报警发现的。
今年1月17日,65岁的丘先生(化名)因头晕三天来到该院就诊。医生为他进行了彩超、平扫CT等常规检查,结果都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然而,AI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异常情况。它通过对平扫CT的分析,发现患者胰腺区域有一处1.5厘米大小的病灶,提示可能存在胰腺癌病变。
医生正在介绍AI发现的早期胰腺癌病例。(达摩院供图)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肝胆胰普外科主任医师朱柯磊回忆道:“这是我们医生都想不到的,因为患者的主诉是头晕,而胰腺有问题一般会表现为腹痛。”AI让医生能够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审视病情。于是,医生们立刻给患者安排了增强CT等定向检查,检查结果明确指向胰腺癌。
由于胰腺癌发展速度极快,从早期发展到晚期往往只需要数月时间。所以,丘先生很快就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非常顺利。目前,他正在康复中,病理报告证实他患的是胰腺导管腺癌。
另一位受益者是张女士(化名),她因上腹胀痛来到医院就诊。初步检查结果疑似胆囊炎,但AI在解读CT影像后,发现了胰腺部位的细微异常,判断恶性肿瘤可能性极高。医院随即安排了进一步的增强CT检查,结果证实了AI的判断。目前,张女士也已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显示为胰腺中低分化腺癌。
朱柯磊介绍说,这两起胰腺癌的早诊早治,得益于上海肝胆胰外科专家金钢及其团队牵头的胰腺癌早筛前瞻性临床试验。该试验以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等医院为外部队列,全面引入达摩院医疗AI进行科研试点。
胰腺癌被人们称为“癌王”,主要原因是它起病隐匿,使用常规检查手段很难发现。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是晚期,五年生存率不到10%。为了攻克胰腺癌早筛这一难题,达摩院联合全球多家顶尖医疗机构,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了“平扫CT + AI”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上,并被该刊评价为“有望开启影像AI癌症筛查的黄金时代”。2024年5月,达摩院受邀至联合国AI for Good峰会分享AI癌症筛查技术,还与世卫组织数字健康合作中心达成合作,助力更多发展中国家抗击癌症。
据介绍,达摩院医疗AI的工作原理是能够放大、捕捉到平扫CT影像中人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病灶,从而显著提升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尤其在机会性筛查场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机会性筛查,就是指患者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或体检时,通过AI系统对其平扫CT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进而发现潜在的癌症风险。
朱柯磊表示:“AI是和癌症在赛跑,争抢黄金窗口期。每发现一例早期癌症,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AI就像是给医生增添了一双特殊的眼睛,让医生能够在早期发现胰腺癌,这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能减少治疗费用和患者的痛苦。
达摩院医疗AI团队负责人吕乐介绍:“我们正在探索一扫多筛,希望通过一次平扫CT,AI不仅能识别出早期胰腺癌,还能识别出多种癌症、急症与慢病。”
本文围绕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引入达摩院医疗AI开展癌症早筛展开,通过丘先生和张女士的案例展示了AI在发现早期胰腺癌方面的突出作用。阐述了胰腺癌早筛的难题以及达摩院“平扫CT + AI”技术的研发背景和意义。强调了AI在癌症早筛中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