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吉林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众多北归候鸟的停歇、栖息之地。文中介绍了吉林各大湿地如波罗湖、查干湖、莫莫格等地候鸟的情况,还提到了候鸟北迁提前的现象及相应的护飞保障工作。
在长春3月23日的报道中,正值春分时节,吉林的天气仍是乍暖还寒。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越来越多北归候鸟的选择,它们纷纷在此停歇、栖息。从东边到西边,吉林的各大“驿站”里,鸟群密集如云,时而能听到雕鸣,时而能看到鹤舞,一幅壮观的“迁徙图”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吉林拥有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这五大水系,湿地总面积超过了170万公顷。这些湿地相互连接,形成了一条跨越东西数百公里的生态长廊。如今,这里已然成为几百种候鸟迁徙的“黄金通道”,吸引着无数候鸟前来。
3月21日,在吉林波罗湖,白头鹤正奋力振翅高飞。照片由赵冷冰拍摄。中部的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数量和珍稀种群都在持续增加。近日,这里更是频频出现“鸟浪”奇观,场面十分震撼。去年,在波罗湖迁徙停歇的鸟类数量首次突破30万只,创造了历史新高。
今春,首批白头鹤、白枕鹤、东方白鹳已经顺利抵达波罗湖。据该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于立彬介绍,它们到来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十余天。这可能是由于气候波动以及迁飞路线上有充足的食物补给,让这些候鸟精灵们调整了行程。
3月15日,松原查干湖的候鸟在冰上觅食、休憩。这一幕被李鹏程拍摄了下来。向西行进,闻名海内外的吉林查干湖,不仅以肥美的鲜鱼而闻名,还是276种鸟类留恋的地方。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敬爽介绍,目前在一个观测点就发现了近40只东方白鹳,创造了新纪录,白琵鹭数量也突破了千只大关。“这都表明查干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再往西,有着“中国白鹤之乡”美誉的镇赉,早早便迎来了迁徙的先头部队。在14.4万公顷的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已经能看到大批白鹤、灰鹤、白头鹤的身影,数万只大雁、野鸭在湿地周边活动,雁鹤齐鸣,热闹非凡。目前,白鹤、东方白鹳等候鸟已开始产卵。未来40天,这里将汇聚全球三分之二的白鹤种群。
在全球九大候鸟迁飞区中,东亚 - 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是物种承载量最大的一条迁徙通道。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常委潘晟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作为这条迁徙通道上的重要一站,吉林近些年通过湿地修复、退耕还湿等工程,使生态承载力显著提升,为候鸟迁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潘晟昱也指出,观察发现候鸟北迁时间出现提前现象,而抵达过早可能会遭遇“倒春寒”,导致食物短缺和雏鸟冻亡。因此,每年迁徙季的观测和护飞工作变得更加重要。目前,吉林各处湿地都有巡护队伍,他们就像候鸟的守护者,为候鸟构筑起了安全迁徙的保障网。
本文描绘了春分时节吉林成为候鸟迁徙“黄金通道”的壮观景象,介绍了波罗湖、查干湖、莫莫格等湿地候鸟的情况,凸显了吉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提到候鸟北迁提前带来的风险,强调了观测和护飞工作的重要性,体现了吉林为候鸟迁徙提供保障的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