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报道了珍酒李渡集团2024全年业绩说明会的相关情况,包括出席人员、公司2024年的业绩表现、董事长吴向东对公司发展的规划和对行业趋势的看法,还介绍了公司的产能、品牌策略、渠道策略以及公益计划等内容。
3月21日,珍酒李渡集团2024全年业绩说明会于遵义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备受瞩目,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副总裁吴其融、朱琳、罗永红、郭亮,首席财务官王连博悉数到场。此外,珍酒李渡集团非执行董事、KKR合伙人孙铮,独立非执行董事、百胜(中国)高级顾问黄进栓也出席了本次会议。现场还汇聚了来自高盛、中金公司、国泰君安(601211)等国内外投资机构代表、证券分析师等70余人,共同关注珍酒李渡的发展动态。
在业绩说明会现场,各项数据展示了珍酒李渡在2024年取得的优异成绩。2024年,珍酒李渡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6.8亿元,主要指标连续四年保持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毛利率达到58.6%,经调整净利率为23.7%,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营活动现金流为7.8亿元,同比增长116.3%,体现了公司良好的资金运营状况。而且,公司拟分红7.12亿港元,同比增长16.7%,股东回报进一步增强。
会议中,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首先对长期以来支持公司发展的投资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指出,2024年白酒行业面临深度调整,市场挑战严峻,但珍酒李渡积极应对,主动求变,不仅实现了业务量的增长,还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对于2025年,吴向东表示公司将坚持长期主义,秉持“做困难但正确的事”的理念,重点抓好七项基础工程,分别是队伍建设、品质管理、沉浸式体验、品牌塑造、渠道优化、科研投入和践行社会责任。通过这些举措,珍酒李渡将不断为消费者酿造更多美酒,为股东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在互动交流环节,高盛、中金公司、国泰君安、方正证券(601901)、申万宏源(000166)等投资机构代表积极踊跃发言。他们通过市场一线调研发现,相较于其他企业,珍酒李渡市场库存更良性、价盘更稳、经销商信心更足。投资机构代表们就行业趋势、公司战略和业务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吴向东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吴向东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备受投资者关注。他认为,白酒行业已经触底,尽管难以精准预测行业拐点,但在存量竞争的大趋势下,品牌化、品质化将是未来白酒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珍酒李渡持续在贵州、江西、湖南等地增产扩能,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储备动能。2024年,珍酒优质基酒储存达10万吨,产能达4.4万吨,规模稳居贵州酒企前三。凭借雄厚的产能基础,珍酒李渡将不断扩充次高端及以上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珍酒李渡实现了业绩“四连增”,其品牌策略也引起了投资者的浓厚兴趣。吴向东表示,调整期对于稳健发展和有准备的品牌而言,也是一个机遇期,能够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珍酒李渡旗下三家企业实现了品类、区域互补,有效抵御了市场波动风险。珍酒深入实施双渠道增长战略,打造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其高档酒事业部聚焦异业高质量客户,收入实现高双位数增长,成功抓住了新的增长机遇。李渡的发展战略从“小而美”向“大而精”转变,持续推动全国化进程,增长势头强劲。湘窖深耕湖南市场,以龍匠为代表的酱酒产品逐渐取代浓香产品,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同时,珍酒李渡持续加码沉浸式体验营销,积蓄了更强劲的品牌势能,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珍酒推出“国之珍宴”品鉴会和“圣地之旅”回厂游,成为行业体验营销的标杆。李渡以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和唐代洪州窑遗址为核心,擦亮了文化名酒的金字招牌。湘窖打造春、秋、冬三季特色封坛大典,成为湖南酒旅融合的高地。
珍酒李渡的渠道策略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吴向东表示,珍酒李渡坚持与时间做朋友,有着清晰的长期目标,不追求短期激进增长,不会“以量换价”。公司将通过差异化产品和区域深耕持续巩固优势,并注重经销商质量和库存管理,等待行业回暖的结构性机会。他还强调,珍酒李渡将以商务场景为主,辅以宴席产品探索新消费群体。
此外,吴向东还在会上透露,珍酒李渡不仅要成为经济价值的创造者,更要成为社会价值的贡献者。公司将借助珍酒成立50周年的契机,把公益事业融入企业发展血脉,打造全国公益平台,汇聚各界爱心,以善行善举回报社会,为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围绕珍酒李渡集团2024全年业绩说明会展开,详细介绍了公司在2024年取得的出色业绩,包括营收、利润、现金流等关键指标的增长。董事长吴向东阐述了公司2025年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方向,涉及队伍建设、品牌塑造等多个方面。同时,分析了行业趋势,强调品牌化和品质化的重要性。公司在产能、品牌策略、渠道策略等方面也有清晰的布局,并计划开展公益事业回馈社会。整体来看,珍酒李渡在行业调整期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清晰的发展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