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房主体工程首根钢柱吊装这一进展,介绍了上海东站的规模、设计理念、建设情况、运营规划等,还提及了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的建设情况。
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房主体工程的首根钢柱开始吊装。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上海东站正式进入站房主体施工阶段,项目建设由此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
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长远发展的超级工程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选址于浦东新区祝桥镇,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大约5公里。这座超级工程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其中高铁站房约16万平方米。站场的布置为15台30线,建成之后,它将形成一个集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机场捷运等多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在设计方面,上海东站站房独具匠心,以“光之玉兰·潮起东方”为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装饰上一体化演绎上海市市花白玉兰造型,这样的设计既巧妙地体现了上海市的文化和精神,又为车站建筑赋予了独特的色彩和活力。其丰富的空间与多样化的功能在空中、地上、地下实现了超维衔接,能够有效保障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发展,充分彰显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站铁路建设项目管理部党委书记陈伟革介绍说:“上海东站是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长远发展的超级工程。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建设进展十分顺利。地下工程底板已经完成了85%,地面层结构板完成了55%,已经具备了站房主体工程开工的条件。我们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工程质量上精益求精,广泛运用人性化设计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提供高品质的旅客出行体验创造条件,努力打造精品地标工程、新时代标杆工程。”
计划2027年7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上海东站枢纽建设遵循“站城一体”的先进发展理念,以交通融合、功能融合和空间融合为导向,构建起了高效便捷的运营服务体系。7台14线国铁站场与8台16线市域铁路站场同层共站设置,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实现最短距离的换乘,也能够更好地匹配短途客流比例大的出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该枢纽在国内高铁车站中首次引入了航空模块。从铁路出站闸机至航空模块安检口仅有250米的距离,“空铁联运”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值机、航空模块托运行李等功能服务,从而实现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便捷的空铁换乘。
根据规划设计,上海东站将接入沪苏通铁路二期和沪乍杭铁路,引入沪苏湖高铁、沪宁沿江高铁等多条线路。同时,上海东站还将通过上海机场联络线与上海虹桥站、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连接。
上海东站计划于2027年7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建成之后,它将助力上海形成“西有虹桥枢纽、东有东方枢纽”的崭新格局,成为连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
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
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总面积达到510平方公里,开发规模为440万平方米。在空间结构上,将形成9个核心功能组团,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沿江的东方枢纽组团。这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集合了航空、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
记者了解到,上海东站站前区商业项目已于本月开工。东方枢纽集团规技部部长赵旭伟表示,东站站前区商业项目总占地面积134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40亿,包括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及办公等。该项目是东方枢纽实现站场城一体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承担着“东方门户”“上海玄关”的功能。
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是全国首家全新特殊类型区域,定位于国际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根据计划,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先行区将于今年年内开园启动,上海东站预计2027年建成运营,而整个国际商务合作区则有望到2030年全面建成。
下一步,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将加快建设,扎实推进载体开发、制度创新、产业培育、招商推介,将其打造成为便利国际商务交流的新平台、服务资源要素汇聚的新载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节点,全力构建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
本文围绕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的建设展开,介绍了其站房主体施工启动这一重要进展,阐述了上海东站的规模、设计、建设进度、运营规划等情况,还提及了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的建设动态。上海东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交通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也将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