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315期间媒体曝光的多个行业黑幕,包括一次性内裤不灭菌、虾仁增重、APP偷信息、手机抽奖套路等案例,还提及通信营销电话的套路以及三大运营商的回应,最后给出消费者维权建议。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在这个备受瞩目的日子里,媒体火力全开,曝光了多个触目惊心的行业黑幕,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引发了全网的高度关注。
案例02:不灭菌的一次性内裤
此次被曝光的涉事公司有商丘市梦阳服饰有限公司、虞城县博威服饰有限公司、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商丘医笙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虞城县雅恒服装加工厂。涉及的品牌包括丝语甜、欧诗罗兰、贝姿妍、初医生、浪莎。这些本应保障卫生安全的一次性内裤,竟然存在不灭菌的严重问题,实在令人担忧。
案例04:增重的虾仁
尚方舟食品有限公司、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湛江良基食品有限公司、连云港鲜知肴食品公司、渔趣多食品有限公司、宝辉水产有限公司、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均在曝光名单之列。这些商家为了利益,让虾仁增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案例06:偷信息的获客“黑洞”
云客引流、点点蚁、火眼云等涉事APP,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用户信息。而购买这些服务的品牌有土巴兔、拜博口腔、美莱医美。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
案例08:手机抽奖新套路
诺诺网络科技、兑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兑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变现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诺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晶珊运予通讯运营商等涉事公司,利用手机抽奖设置新套路。滴藏酒业有限公司、一品天下、蜻蜓FM(截图提及)等为购买服务品牌,不少人因此中招。
很多人中招!
三大运营商回应
3月14日晚,新华社刊发了报道《通信营销电话藏了多少“坑”?》。通信套餐“免费升级”“限时优惠”等被消费者视为优惠的广告,却不知不觉中暗藏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套路。
具体表现为:名为“降低资费”,实则开通服务;通知“限时优惠”,实则无需升级;声称“免费”,实则扣费等等。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运营商推销人员在推销电话中,以免费试用、免费升级、免费赠送为幌子,故意隐藏或模糊最低消费、合约期限、自动续费、违约金等关键信息,诱导消费者开通付费业务等不正当营销问题突出。
3月16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表示高度重视,将开展全面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坚决迅速整治,举一反三,认真做好改进提升。
中国电信表示,将持续强化营销服务规范,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及对代理商的管理监督,严肃惩处不规范行为,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中国移动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代理商营销管理,严格管控和治理通过电话营销方式拓展业务,对违规渠道严厉处罚,同时开展服务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客户投诉和自查发现的营销不规范问题,开展源头治理。
律师建议:消费者在接到营销电话时,应尽量保留通话录音、短信记录,同时仔细了解营销项目具体内容和合同条款。如遇不合理收费或强制消费,可及时向工信部投诉平台、消费者组织等渠道投诉,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你是否遇到过文中提到的消费陷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同时转发分享这篇文章,和身边人一起“避雷”!
本文通过列举315期间媒体曝光的多个行业黑幕案例,如一次性内裤不灭菌、虾仁增重等,揭示了消费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指出通信营销电话的套路以及三大运营商的整治回应,并给出消费者维权建议,旨在提高消费者的警惕性和维权意识,共同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