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武王墩:考古新发现,解锁楚考烈王传奇人生,武王墩考古成果即将揭晓,带你领略楚风遗韵

本文围绕安徽淮南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展开,介绍了其作为楚国高等级墓葬的重要地位,以及墓主人楚考烈王的相关事迹。还讲述了《发现武王墩》新书分享会情况,对“武王墩”名称由来进行探讨,提及最新发掘情况、出土的“最早的淮南牛肉汤”话题,以及武王墩与上海的关系和后续考古成果展示计划。

淮南武王墩:考古新发现,解锁楚考烈王传奇人生,武王墩考古成果即将揭晓,带你领略楚风遗韵

淮南武王墩:考古新发现,解锁楚考烈王传奇人生,武王墩考古成果即将揭晓,带你领略楚风遗韵

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这座古老的城市古称寿春。早在公元前241年,楚国将都城迁至此处,寿春也成为了楚国历史上最后一座都城。时光悠悠,两千多年转瞬即逝。在楚寿春城遗址向东大约15公里的地方,曾经沉睡在地下的武王墩墓地,正逐渐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武王墩墓地可不简单,它是迄今为止经过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今年2月,中国社科院公布的6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赫然在列。

那么,“武王墩”为何如此重要?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些重要信息呢?3月23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队领队宫希成来到上海,与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陈杰一同出席了《发现武王墩》新书分享会。这本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的书籍,汇聚了7位一线考古专家的智慧。他们从历史、青铜器、木俑、文化等多个不同的角度,深入探寻楚文化的神秘之处,它也是国内第一本揭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的出版物。

淮南武王墩:考古新发现,解锁楚考烈王传奇人生,武王墩考古成果即将揭晓,带你领略楚风遗韵

《发现武王墩》新书分享会在朵云书院·旗舰店顺利举办。(施晨露摄)

目前,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全部结束,总共出土了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考古专家们根据墓葬的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的文物以及文字材料等,再结合历史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为战国时期的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他曾经在秦国当“质子”,还是秦王的女婿。后来,在春申君黄歇的帮助下,他成功逃归楚国,并继承了王位,成为楚国第39任君主。在楚考烈王执政的25年时间里,他积极向东扩张,将楚国的版图拓展到了吴地,也就是如今的“包邮区”江浙沪一带。他还曾出兵救赵破秦,北伐灭掉了鲁国。公元前241年,他领导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但不幸失败,之后楚国便迁都至寿春。楚考烈王去世15年后,楚国最终被秦始皇所灭。

许多大家熟知的成语,如“毛遂自荐”“歃血为盟”“无妄之灾”都与楚考烈王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毛遂跟随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面见的正是楚考烈王。毛遂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促成了双方歃血为盟。而楚考烈王死后,楚国发生了王位之争,春申君没有听从“无妄之灾”的警告,最终惨遭杀害。

淮南武王墩:考古新发现,解锁楚考烈王传奇人生,武王墩考古成果即将揭晓,带你领略楚风遗韵

《发现武王墩》

既然武王墩是楚考烈王的陵墓,那为什么不叫“楚王墩”呢?在新书分享会上,宫希成现场解答了这一令人好奇的“悬案”。原来,当地有一个村子叫王墩村,至于到底是村名在前,还是“武王墩”的命名在前,如今已经无从考证。在当地,人们把人工堆起来的高土堆称作“墩”。在寿县周边,已经确认的地面上能看到的较大封王墩还有将近30个。然而,“武王墩”在以往的文献和地方志中都没有相关记载,最早的记录是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文物普查。关于这个封王墩为何会和“武王”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有一些有趣的猜测。有人认为当年的守陵人称呼墓主为“吾王”,“吾”就是“我”的意思,时间久了就变成了“武王”;也有人说过去村子里主要居住着姓武和姓王的人家,但这些说法都缺乏有力的证据。

淮南武王墩:考古新发现,解锁楚考烈王传奇人生,武王墩考古成果即将揭晓,带你领略楚风遗韵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队领队宫希成

对于大众十分关心的武王墩墓最新发掘情况,宫希成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发掘的主要是武王墩墓的主墓一号墓。武王墩墓保留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陵园,这个陵园是由近似于方形的壕沟环绕起来的,壕沟内的面积大约有150万平方米。在陵园内,除了主墓一号墓之外,还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其中,车马坑约148米长,是目前已知的楚国墓葬中最长的一座车马坑。这些遗迹都有待后续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

近期,在武王墩中发现“最早的淮南牛肉汤”成为了当地的热门话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宫希成笑着解释道:“淮南牛肉汤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味道鲜美且价格实惠。在武王墩出土的最大的鼎里,经过检测鉴定发现了三头牛和一头猪的残骸,于是‘最早的淮南牛肉汤’这个说法就流传开了。”实际上,在武王墩出土的容器中,还检测出了猪、牛、羊、狗、鱼类、植物、瓜果、农作物等。不过,这里所说的“牛肉汤”可能和人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猪、牛、羊在古代被称为‘三牲’,是祭祀时常用的物品,‘三牲’备齐代表着最高级别的祭祀。根据动物考古学的初步研究、检测和观察,这些猪、牛、羊应该是带着肉被放入鼎中的,并且经过了烹煮,但由于这是用于祭祀,并非供人正常食用,所以煮得并不透彻——显然,楚王可不是为了喝牛肉汤才这样做的。”

武王墩和上海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陈杰谈到,武王墩墓出土的资料充分展现了楚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战国晚期,虽然楚国的势力逐渐衰落,但它向东扩张的脚步并未停止。楚考烈王在公元前256年灭掉了鲁国,将鲁南、苏北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后迁都寿春。经过长期的扩张和发展,长江与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为了楚文化的分布区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大量战国晚期的墓葬中,很多随葬品都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武王墩墓中出土的文物、文字信息与上海博物馆中所藏楚竹书具有同样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为探讨楚文化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文化辐射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证史料,后续的研究十分值得期待。

淮南武王墩:考古新发现,解锁楚考烈王传奇人生,武王墩考古成果即将揭晓,带你领略楚风遗韵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

那么,人们什么时候能够亲眼目睹武王墩考古成果的真容呢?宫希成介绍,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已经按照计划开工建设。在遗址公园建成之前,也会考虑公开展出部分出土文物,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武王墩墓及楚文化的研究中来。

“楚文化和上海有着深厚的渊源,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能够在博物馆举办关于武王墩的展览。”陈杰说道。

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淮南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的考古情况,包括墓主人楚考烈王的生平事迹、“武王墩”名称由来、最新发掘成果、出土“最早的淮南牛肉汤”的情况,以及武王墩与上海的文化联系和后续考古成果展示计划。武王墩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590.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3-25
下一篇 2025-03-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