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间大教育”:西安高新钱学森二小的育人新实践

本文聚焦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贯彻“双减”政策及课间15分钟育人要求的举措,详细介绍了学校在学科融合、五育并举理念下开展的课间活动,包括节日实践、自由活动等,展现了学校让课间成为素养培育重要阵地的教育成果。

在国家大力推行“双减”政策以及强调课间15分钟育人重要性的背景下,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积极响应,以“学科融合 + 五育并举”为核心,精心系统地规划了科技、美育、劳动等六大领域的活动矩阵。学校对活动区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并且配备了充足的师资资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课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让原本碎片化的课间时间,变成培育学生素养的“黄金一刻”。

“小课间大教育”:西安高新钱学森二小的育人新实践

指尖传承,节日实践浇灌美德之花

节日文化在小学日常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它不仅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使命,更能通过具体可感的体验,将抽象的文化基因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的节日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仪式感营造,而是发展成为了一项系统化的育人工程。

当课间实践与“三八”女神节相遇,校园里呈现出一片热闹而温馨的景象。一年级的萌娃们用七彩扭扭棒精心编织“永不凋谢的康乃馨”,他们专注的小眼神和稚嫩的小手,仿佛在编织着对母亲深深的爱;二年级的巧手少年们点染非遗漆扇,那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漆扇,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三四年级的学生们则用丝线缠绕古典簪花、编织暖心针织帽。在这短短的课间一刻,孩子们的指尖翻飞,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美育深度交织在一起。而感恩教育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渗透。当孩子们将满载着自己心意的作品献给母亲时,劳动的价值与中华美德在实践中产生了强烈的共振,就像春雨润物一样,无声地完成了文化传承与情感教育的双重使命。

“小课间大教育”:西安高新钱学森二小的育人新实践

天性释放,自由天地滋养成长元气

在钱学森第二小学的教学楼间,春日的暖阳透过玻璃穹顶,轻柔地洒在走廊上。你可以看到一群孩子正趴在地上,全神贯注地玩着“跳格子”,彩虹色的方格映照着他们跃动的身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绿茵场上,几个男孩迎着微风尽情地追逐翻滚,即使草屑沾满了衣襟也毫不在意;阳光露台处,三五个女生仰面躺在软垫上,任凭金色的光线在睫毛上跳跃,她们悠闲地细数着云朵变幻的形状……

这些看似寻常的课间场景,其实是学校精心设计的“自由呼吸计划”的一部分。校长何梅指着正在草坪上翻跟头的孩子,笑着说:“课间时光不应只有结构化活动,更需要留白空间。就像钱学森先生倡导的‘科学需要想象力’,我们特意保留原生态游戏区域,让孩子们在追逐打闹中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在仰望天空时激发奇思妙想。”学校还充分利用教学楼的转角空间,将其改造成了“童趣驿站”,配备了可移动软垫和自然观察窗;在操场特设“撒欢特区”,鼓励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游戏方式。

“小课间大教育”:西安高新钱学森二小的育人新实践

科技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体验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劳动实践有助于厚植学生的文化自信,体能锻炼则能够铸就学生强健的体魄。当原本沉寂的课间变成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实践场,当每个孩子的兴趣都被温柔地点亮,教育的温度便如潺潺流水一般,浸润了整个校园。如今,钱学森二小的课间时光,已经不仅仅是学生放松身心的驿站,更成为了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正如那些跃动在春光中的身影所昭示的:当教育回归本真,每一刻都能绽放出滋养生命的光芒。

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围绕“学科融合 + 五育并举”理念,通过系统规划课间活动矩阵,开展节日实践和自由活动等,让课间成为培育学生素养的重要阵地,使教育回归本真,展现出了独特的教育温度和育人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480.html

(0)
maureenmaureen
上一篇 2025-03-26
下一篇 2025-03-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