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均安镇举办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跨学科融合实践研究——均安镇中小学艺术特色课程建设成果展示与研讨活动”展开,介绍了均安镇在音乐人才培养、艺术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和成果,以及课堂上“音乐+语文”的创新教学模式,还提及了均安镇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下的未来规划。
当“音乐”遇上“语文”,在课堂上将会擦出怎样绚丽的火花呢?顺德区均安镇顺峰小学的教师何石英,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带领着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重新探寻古诗词中那独特的韵律之美。从此,诗词背诵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音乐之旅。
3月25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顺德区均安镇顺峰小学报告厅盛大举行。“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跨学科融合实践研究——均安镇中小学艺术特色课程建设成果展示与研讨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活动特别邀请了省级专家团队,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建议,为当地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教改开辟了全新的思路。
均安镇,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镇,拥有着诸多令人瞩目的头衔。它不仅是“中国曲艺之乡”,还是“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均安曲艺”更是声名远扬,为广东曲艺界赢得了“万家灯火万家弦”的美誉。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均安镇更是成绩斐然。它是广东省曲协命名的首个“广东省曲艺人才培训基地”,全省两大顶级曲艺赛事之一的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也永久落户于此。
目前,均安镇全镇10所公办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尤其在“粤剧曲艺进校园”这一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镇已有6所学校成为佛山市第一批粤剧特色学校,并且连续两年在佛山市少儿粤剧艺术节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多项特色课程还入选了市级优质课例。
在此次研讨活动现场,来自仓门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他们展示的粤剧折子戏《哪吒》,充分展现了均安镇开展“粤剧曲艺进校园”的教学成果。这一节目曾荣获佛山市第七届少儿粤剧节金奖,学生们精湛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瞧,仓门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舞台上精彩演绎粤剧折子戏《哪吒》。
在随后的课堂展示环节,何石英老师巧妙地借助广东省中小学五育融合项目组开发的课本音乐,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绝句》一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诗人描绘的意境之中。何老师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在旋律的浸润下,培养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想象美的创新能力。这堂生动的课程,完美呈现了“五育融合”课堂的独特魅力。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杨健认为:“当前教学的重心要从知识传递转向素养培育,教育评价要从升学导向转向能力导向,课堂形态要从关注学会转向关注会学,‘五育融合’是实现这三维转变的重要思路。”他还强调,“以美育为针、串五育之线、育人成为人”,音乐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抓手。
看,均安镇顺峰小学的教师何石英正在带来精彩的公开课展示。
2025年是均安镇教育教学扩优提质年。均安镇教研中心主任胡剑宇表示,当前均安正以“山水教育·优教均安”为核心理念,积极创新构建五育融合的山水课程体系。
其中,在美育工作方面,均安镇有着明确的规划。将打造小初高贯通的艺术素养培养体系,深入挖掘“山水文化”内涵,实施“美育师资培优计划”。均安镇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充满艺术气息的美育生态园,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书写均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文介绍了顺德区均安镇举办的音乐跨学科融合实践研究活动,展示了均安镇在音乐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如“粤剧曲艺进校园”成效显著。通过教师何石英的“音乐+语文”课堂展示,体现了“五育融合”的教学理念。均安镇在2025年教育教学扩优提质年,以“山水教育·优教均安”为理念,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聚焦美育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