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展开,阐述了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等行业的利润改善表现,以及“两新”政策带来的积极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后续发展方向。
经济日报北京3月27日消息(记者熊丽),国家统计局于27日公布了一组重要数据。数据显示,在今年的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出较为积极的发展态势。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同比增长了2.8%,这一增速相较于去年全年加快了0.7个百分点,说明工业企业在市场拓展和业务经营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在利润方面,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了0.3%,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降幅较去年全年收窄了3个百分点。从毛利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通过营业收入扣减营业成本计算得出,前2个月规上工业企业毛利润成功实现了由去年全年的同比下降0.3%转变为增长2%,这无疑是工业企业效益改善的一个重要信号。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针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解读。他表示,目前规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持续改善,利润降幅逐步收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的利润实现了由降转增的良好转变,这一系列的积极变化表明工业企业效益正呈现出稳定恢复的态势。
在众多行业中,制造业的利润改善表现尤为明显。前2个月,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了4.8%,这一增长有力地拉动了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更是成为了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前2个月,受生产形势较好的带动,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显著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利润方面,从去年全年同比下降0.2%成功转变为增长5.4%,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4个百分点。在装备制造业包含的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利润实现了增长。而原材料制造业同样表现出色,前2个月利润同比增长15.3%,与去年全年下降22.9%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在新能源产业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有色行业利润同比增长达到了20.5%。
“两新”政策的效果也在持续显现。前2个月,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的带动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5.9%。其中,通用零部件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细分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9.3%、14.1%、10.6%。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扩围,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创新,相关产品所在行业及链条行业的效益也持续向好。例如,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7%;在电子、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5.5%、19.9%、19.2%。相关产品的链条行业利润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8.4%、15.3%、9.3%。
不过,于卫宁也指出,虽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有所改善,但当前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部分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困难。下阶段,为了促进工业企业效益的稳定恢复,需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强化创新驱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文通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展示了今年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利润降幅收窄、毛利润转正等积极态势,分析了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等行业利润改善情况以及“两新”政策的积极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工业企业面临的外部复杂环境和生产经营困难,强调下阶段需扩大内需、强化创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