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于3月28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下水的消息,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建造时间、各项参数、结构配置以及其独特的渔业养殖模式等内容。
3月28日,对于我国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领域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备受瞩目的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缓缓下水,正式开启了它在深远海的征程。
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湛江湾一号”从2024年4月便开始开工建造,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它的设计通航水域为无限航区,总长达到了154米,型宽44米,型深24.25米,最大养殖吃水20米。其养殖水体更是高达80000立方米,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如此巨大的养殖空间,为深远海渔业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该平台的设计寿命为20年,设计转场能力达1000海里,能够在较为广阔的海域范围内灵活作业。
从结构上看,“湛江湾一号”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它将平台艏艉和柱稳式中部相结合,在上面精心布置了驾驶室、生活楼、直升机平台等设施,充分考虑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艉部配置了两台全回转舵桨装置,艏部配置了两台侧向推进装置,同时采用了全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及锚泊等系统。这些先进的系统相互配合,使得“湛江湾一号”具备了强大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实现漂浮式养殖,还能够自主航行,并且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台风来袭,能够及时进行避台操作,保障养殖设施和人员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深海养殖海域复杂的工作环境要求,“湛江湾一号”还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它通过多能互补能源自供给智能化管理机制,提出了“以静为主,动静结合”的渔业养殖模式,成功打造了常态化漂浮式动力定位的海上综合试验平台。这种创新的模式,将为我国深远海渔业养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渔业养殖产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介绍了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在南通通州湾下水的消息,阐述了其建造时间、各项参数、结构配置和创新的渔业养殖模式。“湛江湾一号”的下水,体现了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望推动该领域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我国渔业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