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兰:以爱之名,为西部乡村教育添彩,赵浩兰:用青春书写西部乡村教育传奇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特岗教师赵浩兰的故事。她从2016年来到这里,坚守乡村教育9年,在教学中不断努力,还像家长一样呵护孩子成长。同时,她与其他特岗教师共同努力,在灾害中保护孩子。尽管面临留与走的抉择,她最终选择留下并不断提升自己,为当地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

赵浩兰:以爱之名,为西部乡村教育添彩,赵浩兰:用青春书写西部乡村教育传奇

赵浩兰:以爱之名,为西部乡村教育添彩,赵浩兰:用青春书写西部乡村教育传奇

画面中,赵浩兰正全神贯注地给学生们上课,她那专注的神情和生动的讲解,让课堂充满了活力。(受访者供图)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土地上,独龙江乡中心学校里早已书声琅琅。

“赵老师回来啦!”“今天学哪首诗?”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赵老师的喜爱。产假后重回讲台的赵浩兰,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一切还是那么熟悉而亲切。

时间回溯到2016年,刚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赵浩兰,通过特岗计划,毅然决然地来到了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这一晃,便是9年的时光。9年里,赵浩兰就像高山幽谷中那坚韧的兰花,深深扎根在独龙江畔,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西部乡村教育点亮了一盏明灯,成为了特岗教师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

“感觉自己在跟孩子们一同成长”

曾经,教师缺口较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地乡村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赵浩兰清晰地记得刚来到这里时的情景,学校里没有专任老师,很多课程都无法正常开展。“比如,英语课从来没有上过,劳动课也仅仅是简单地扫扫地。”赵浩兰回忆道。面对这样的情况,她没有丝毫退缩,主动承担起了英语课的教学任务。为了能教好英语,她在宿舍里反复练习发音,边学边教,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上劳动课时,她带着学生们学习手工制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退休教师木文忠感慨地说:“她20岁出头就来到了这里,我们都以为她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离开。没想到她干劲十足,不仅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变化,还耐心地帮助我们这些老教师学会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独龙江乡,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像家长一样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从入校的那天起,赵浩兰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寄宿孩子们的“临时家长”。上课时,她是严厉又亲切的老师;下课后,她就变成了温柔的“妈妈”。孩子们饿了,她会给孩子们准备好吃的;孩子们头发长了,她又化身“理发师”。

有一天,一名学生突发高烧,赵浩兰和同事何文丽立刻带着孩子,前往几公里外的卫生院打针。等回到学校时,已经是深夜了。赵浩兰背着学生走在村道上,她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体温和呼吸,心中满是心疼。“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在跟孩子们一同成长。”赵浩兰说道。

学生木秋艳感动地说:“赵老师教给我很多东西,她的手就像妈妈一样温暖。”在赵浩兰身体力行的教导下,孩子们日渐懂事,这也让赵浩兰更加坚定了自己坚守的意义。

“把每个孩子都保护好”

独龙江乡中心学校一共有81名教师,其中除了赵浩兰,还有21名特岗教师。他们都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西部乡村这片土地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2014年,李嘉玺老师来到了这里。在山脚下的校点,水管、水池有时会被山洪冲毁,他就趴在石头上或站在河里,卖力地进行修理,确保学校的用水正常。

2015年,余俊博老师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他给学生宿舍装床架、带着孩子们洗衣服,忙前忙后,为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操心。

与这样一群有爱心、有担当的同事们一起努力,赵浩兰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独龙江乡降雨较多,尤其是春天的强雨季,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2020年5月,连续的强降雨让独龙江乡遭遇了泥石流灾害,导致通信中断,师生们一度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每个孩子都保护好。”赵浩兰坚定地说。灾害发生后,学校没有电,他们就用蜡烛和手电筒照明;没有自来水,就接雪水来维持生活。清晨,他们与食堂师傅一起做早餐;月下,他们带着学生讲故事、唱儿歌,安抚孩子们的情绪。直到救援力量抵达,孩子们都安然无恙。

赵浩兰等特岗教师,就像一个个温暖的火种,在这片山乡为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光亮。

“这里需要我,我得留下来”

3年服务期满时,赵浩兰面临着是留是走的艰难抉择。

有人以“条件艰苦”为由,劝她离开。可是,赵浩兰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孩子们手捧课本、追着问“为什么”的模样。“这里需要我,我得留下来!”她坚定地对自己说。

既然选择了留下来,赵浩兰就决心要做得更好。这些年,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她不断深造。她读云南师大,通过在职专升本提升学历;她出省学习交流,在广东珠海了解现代化教学方法;她到上海参加培训,增长管理经验。

她带着孩子们,把一个个“从没有”,变成了无数个“第一次”。她带着孩子们第一次包粽子、吃粽子,让孩子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第一次感受远程多媒体课堂,拓宽孩子们的视野;第一次体验科技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怒江州教体局负责人评价说:“赵老师不是来‘镀金’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里,她都把学生放在心上。”2018年至2024年,全州累计招聘特岗教师495名,这些特岗教师的到来,不仅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也让当地的孩子们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用教育这束光,照亮边远的角落。赵浩兰与众多特岗教师正心怀梦想,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云南省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特岗教师赵浩兰坚守乡村教育9年的故事。她在教学中积极解决课程难题,像家长般呵护学生成长,与同事共同应对灾害保护孩子。面对去留抉择,她选择留下并不断提升自己,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第一次”。她和众多特岗教师的付出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问题,让当地孩子获得更好教育,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照亮了西部乡村教育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861.html

(0)
星河星河
上一篇 2025-03-30
下一篇 2025-03-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