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3月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展开,对十条常见流言进行剖析,专家逐一揭示真相,涵盖过敏用药、汽油标号、纸尿裤影响等多个生活领域,帮助大家认清事实,避免陷入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科学”说法,然而其中有些可能只是流言。比如,羽绒服干洗更好?每天敷面膜能更护肤?95号油比92号油更耐烧?打胰岛素比口服药降糖效果好?今天,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01 即使过敏也不要用激素药物
流言:大量使用激素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要轻易使用激素药物。
真相:三月进入春季花粉期,花粉过敏患者明显增多。部分患者担忧使用激素类鼻喷等预防药物会影响健康,从而抵触预防和治疗。
专家指出,不必谈激素色变。激素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通常在长期大量使用时才会出现。目前,鼻用糖皮质激素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鼻喷激素作为外用药,仅作用于鼻腔局部,剂量以微克计算,经鼻黏膜吸收进入全身的剂量极少。其安全性高,患者可遵医嘱放心使用。若不及时预防和规范治疗花粉过敏,症状会愈发严重,甚至可能引发哮喘等疾病。
北京地区春季一般有两个花粉高峰期,分别是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要致敏花粉包括柏树、榆树花粉等。过敏患者应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花粉浓度监测信息,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做好防护并积极治疗,每天清洗鼻腔能有效缓解症状。
02 95号油比92号油更耐烧
流言:95号油比92号油更耐烧,所以加95号油更合适。
真相:汽油标号(如92号、95号)代表的是辛烷值,并非汽油的品质等级,它体现的是汽油的抗爆性,即高温高压下抵抗自燃的能力。例如,92号汽油由92%的异辛烷和8%的正庚烷组成,95号汽油则由95%的异辛烷和5%的正庚烷组成。高标号汽油(如95号)并不意味着更耐烧或更省钱。实际上,同一辆车使用不同标号的汽油,油耗差异通常很小,而高标号汽油价格更高,所以不一定更经济实惠。
汽车厂家会根据发动机的压缩比、进气方式等因素确定最适合的汽油标号。一般来说,自然吸气发动机压缩比较低,可使用92号汽油;涡轮增压发动机压缩比较高,需使用95号或98号汽油。这是因为高压缩比发动机内部温度和压力更高,若使用抗爆性较弱的汽油,容易导致发动机爆震,长期下来会损害发动机。
使用错误标号的汽油,如低标号油用于高标号要求的车,可能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上升,甚至损坏发动机零部件;高标号油用于低标号要求的车,可能导致燃烧不充分、增加积碳。因此,最科学、经济的做法是按照车辆说明书和油箱盖上标注的要求加油,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03 男婴长期用纸尿裤会导致成年后不育
流言:男婴长期穿纸尿裤会热坏睾丸,成年后难生育。
真相:首先,该说法的“科学依据”不成立。传言称“纸尿裤导致阴囊高温”,却忽略了婴儿的睾丸在青春期(约12岁后)才开始产生精子,此时谈睾丸温度的影响毫无意义。而“睾丸温度升高会影响精子发育”的结论多来自对成年男性的研究,不能套用到婴儿身上。
其次,纸尿裤对温度的影响极小。使用纸尿裤可能使阴囊区域温度上升约1℃,而成年男性阴囊温度升高2℃以上(如久坐、穿紧身裤等行为)才可能影响精子质量。在实际使用中,婴儿排尿后,纸尿裤的透气层会快速排出湿气,且家长通常2到3小时就会更换,不会达到损害阈值。
相比“纸尿裤危害”这种无稽之谈,男孩家长更应警惕这些情况:1. 出生后睾丸未降入阴囊(隐睾症),需及时治疗;2. 青春期长期泡热水澡、久坐电竞椅等高温暴露;3. 杀虫剂、塑化剂等环境化学毒素接触。
04 买菜可以用蓝光笔检测农残
流言:蓝光笔、紫外线笔只需对蔬菜轻轻一照,如果蔬菜表面出现蓝光,就意味着蔬菜中可能存在较多的农药残留。
真相:紫外灯照射下蔬菜是否有蓝色荧光,不能作为判断蔬菜水果是否有农药残留的标准。
某些网购平台售卖的蓝光笔,声称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蓝光与蔬菜中的物质“对话”来检测农药残留。虽然极少数农药带有荧光特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果蔬在紫外灯照射下显现的蓝色荧光,只是蔬菜水果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荧光物质,如香豆素衍生物,并非农药残留。
此外,荧光物质的多少与蔬菜的新鲜程度有关,越新鲜的蔬菜荧光越少,放置时间越长荧光越明显。不仅是农产品,纸张、衣服、墙壁、植物等在紫外灯照射下,都可能出现荧光斑。
目前,可靠的果蔬农残快速检测方法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团队研发的智能快速检测试剂盒。通过对样品进行简单处理,再结合手机扫描,可在5 - 15分钟内完成6 - 18种高风险农药残留等的检测。目前,快检技术已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成为市场监督抽查和行政处罚的重要取证手段之一。
05 每天敷面膜能更护肤
流言:每天坚持敷面膜可以保湿护肤。
真相:每天敷面膜的人,起初可能会感觉皮肤状态有所改善,但时间一长,皮肤过度吸水会发生过度水合现象,导致毛孔堵塞,减弱皮肤的防御能力,进而引发敏感肌、皮肤炎症等问题。
建议每周使用面膜不超过3次,每次15 - 20分钟。敏感肌人群应尽量少用含香精、防腐剂等刺激成分的面膜。
06 大便粘马桶是肠癌前兆
流言:如厕后发现大便粘马桶要注意了,这是得肠癌的前兆。
真相:医生诊断结直肠癌时,大便确实是参考依据之一(如是否有腹泻或者便秘、大便变细、便血、黑便等)。一般大便粘马桶,说明大便成分中液体过多,最常见的情况是水和油过多。比如,进食太多高脂肪食物(如肉类、油炸类、坚果等),未充分消化的油脂混入粪便排出,就会使大便变得黏稠。
又如,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失调或受损,小肠黏膜不能吸收脂肪,大肠黏膜不能吸收水分,甚至反向把水分排入肠道内,就会导致明显的稀烂便。这种情况常见于肠道的炎症(如急、慢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等)或者药物等的影响。其中,有一种病叫“乳糜泻”,是因为病人对麸质(小麦、燕麦等谷物里的蛋白质)过敏,小肠绒毛被破坏、无法吸收脂肪,大便就会粘马桶或浮在水面上。
还有一类情况,不属于肠道本身原因,而是正常人体内帮助消化和分解大团脂肪的胰腺外分泌液和胆汁分泌不足,也可导致脂肪“抱团”,不能被分散击破而吸收受阻,让大便变得油腻,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因此,大便变黏的原因很多,与饮食、肠道黏膜功能、消化液分泌功能都有关,消化道的恶性肿瘤所占比例非常低,不必过分焦虑。
07 打胰岛素比口服药降糖效果好
流言: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直接打胰岛素比口服药降糖效果好。
真相: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各有适应证,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当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时,它能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血糖。而口服降糖药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葡萄糖吸收等机制控制血糖。
选择胰岛素或口服药,需根据患者病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判断,不存在“谁更好”的绝对标准。
糖尿病治疗应个体化,遵循医生指导,合理用药,并结合饮食管理和适量运动,以达到最佳血糖控制效果。
08 羽绒服干洗更好
流言:羽绒服手洗或者机洗都洗不干净,最好选择干洗的方式。
真相:最好不要干洗。通常衣服内侧的标签都会附有明确的洗涤说明或标识,绝大多数羽绒服标明的都是“不可干洗”。
因为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使用有机化学溶剂对服装进行处理,去除服装上的污渍。但羽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目前最常用的干洗剂四氯乙烯会损坏羽绒的蛋白质成分,对羽绒强烈的脱脂作用也会造成羽绒毡并、板结,使羽绒发硬,失去蓬松性,保暖性能受到损坏。
此外,大多数羽绒服外面的材料都有防水防风的涂层,在这种情况下,干洗剂可能会导致这层涂层脱落,失去防风防水特性的同时,还会加速布料老化,使羽绒服寿命受损。
09 量子能量手环可以改善健康
流言:经常佩戴量子能量手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有助于健康。
真相:所谓的量子能量手环改善健康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量子是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电子、光子、夸克等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都属于量子。量子力学主宰微观世界,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量子信息分三大块:量子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提供远程登录进行学习)、量子通信(利用量子态,可以感知窃听,实行安全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有很多产品、研究方向,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发展已经得到应用,比如原子钟、已应用在GPS、北斗),其共同特点就是利用量子态进行信息处理、测量或者传输,但操控量子态需要非常高精尖的严苛环境,目前主要应用于专业领域,并没有任何在医疗健康上的应用,更不可能用一个手环去操控量子态。因此用所谓的“量子能量”给人类治病、提供能量的研究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
一些量子手环相关的宣传中,所谓的“用量子能量、标量波引起DNA、线粒体共振,给身体带来能量”,仅仅是把公众接触较少的词汇堆砌在一起,是彻底的伪科学骗局。而有些人之所以会觉得它们有效,主要是因为心理暗示。
10 戴蒸汽眼罩睡觉能护眼
流言:有些商家宣称“戴蒸汽眼罩睡觉可护眼、助眠”,部分产品标注“X小时持续发热”,暗示整夜使用无害。
真相:蒸汽眼罩采用自发热控温技术,使空气中的水分与金属粉在眼罩内部形成发热体,生成细微温润的水蒸气,使得眼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调节睑板腺功能,改善干眼症状,有效缓解眼部疲劳。但使用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首先,低温烫伤比想象中更容易发生。若50℃左右的温度长时间接触皮肤,虽然体感无疼痛,但热力会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进而引起烫伤。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的一项监测显示,市面上超35%的蒸汽眼罩实际温度可达50 - 60℃,且发热时长超过1小时,这相当于让眼球“温水煮青蛙”。
更危险的是,人在睡眠中痛觉感知下降,很多人烫伤了都浑然不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皮肤敏感度下降,长时间使用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其次,即便没有烫伤,过夜佩戴也会引发其他风险。比如蒸汽眼罩内层纤维受潮后容易滋生细菌,如果眼周有化妆品残留或感染,还可能引发结膜炎甚至角膜溃疡。还有部分消费者眼部皮肤较为敏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红肿、发痒的过敏现象,建议慎用。小儿患者皮肤稚嫩,更要慎用,防止烫伤。
专家建议,选择41℃恒温且通过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单次使用严格控制在20分钟内,避开眼周有伤口、炎症或化妆状态。
本文通过对3月“科学”流言榜中十条常见流言的分析,邀请专家揭示了背后的真相。这些流言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如健康、护肤、能源等。我们应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不轻易相信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遇到疑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以避免陷入流言误区,保障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