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滑县骨科医院党总支部书记、常务副院长明新杰,详细介绍了他的个人履历、所获荣誉,着重讲述了他在扎根基层、践行公益、守正创新、党建引领等方面的事迹,展现了他作为党员、医者和非遗传承人的多重担当与贡献。
明新杰,1967年6月出生于滑县半坡店乡黄塔村,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同时也是一位医术精湛的主任医师。目前,他担任着滑县骨科医院党总支部书记以及常务副院长的重要职务。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中华老字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塔膏药”,河南老字号、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塔明氏正骨”的第十二代传承人。
多年来,明新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荣获了众多荣誉,其中包括滑县优秀共产党员、滑县首届十大杰出人才、安阳大工匠、安阳市市级乡村工匠,更是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河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扎根基层:守护群众健康和幸福
“医生脚下沾泥土,患者心中才有底。”这是明新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他带领着团队常年深入乡村开展义诊活动,每到一处,他们都会迅速支起诊疗台,为村民发放黄塔膏药。多年来,累计服务群众数万人次。面对村民们饱受骨病困扰的情况,明新杰总是耐心地问诊,细致地进行治疗。他还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们普及骨病的防治知识,并且手把手地教授康复锻炼的方法。黄塔膏药作为医院的核心制剂,在基层骨病防治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
明新杰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治病救人。他积极地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大力推动黄塔膏药的产业化发展。他带动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不断升级,让许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此外,他还联动道口烧鸡等老字号,共同打造滑县文化品牌。通过参加展销会、举办文化节等方式,拓宽了产品的市场,让传统技艺成为了富民强村的“金钥匙”。
■践行公益:危难时刻显党员本色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弦。明新杰在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队奔赴灾区。在灾区艰苦的环境下,他带领队员们争分夺秒地救治伤员。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为灾区群众带去了生的希望。
在疫情期间,明新杰带头捐赠黄塔膏药物资,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挺身而出。”30年来,明新杰始终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从未有过停歇。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志愿服务道路上的一面旗帜。
■守正创新:科技赋能非遗传承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但更要与时俱进。”作为中华老字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塔膏药”的第十二代传承人,明新杰深知传统技艺革新的重要性。
在传承黄塔膏药这一非遗技艺的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传统技艺发展的关键作用。于是,他积极引进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对膏药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全面提升。
传统的膏药熬制主要依靠药工的经验和手感,虽然也能保证一定的质量,但缺乏精准的数据支撑。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的引入,能够对膏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精确检测和分析,确保每一批次的膏药都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明新杰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他们对比传统熬制与现代化检测数据后发现,传统熬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膏药的质量有差异。而通过现代化检测手段,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精准控制,从而提高膏药的质量稳定性。
“科技让非遗更精准”,明新杰坚信,通过科技创新,黄塔膏药这一传统技艺必将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党建引领:德术并重育医魂仁心
“医者仁心,德在术先。”在日常医院管理中,明新杰提出推行“师徒三代同台手术”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传递“生命至上”的行医理念。有一次手术中,他一边精准地操作,一边叮嘱徒弟:“医术是根,医德是本,二者缺一不可。”
他还牵头构建了“医教研产”四位一体发展体系。在医疗方面,医院年接诊量超10万人次;教学上,培养了青年骨干百余人;科研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产业上,黄塔膏药生产线扩至7条,带动了区域中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与高校共建非遗研究基地、联合攻关技术难题,更让传统技艺迸发时代活力。
身为滑县骨科医院总支部书记,明新杰更是将红色基因融入医德建设。他领导创立了“党员示范岗”,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医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红色基因在传承中铸就医德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不断前行。
从乡村医生到非遗传承人,从公益事业践行者到医疗技艺创新领军者,明新杰以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坚守,将黄塔膏药和明氏正骨的“老手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用科技与传统交织的笔墨,书写了医者仁心的大爱篇章。
他的故事,是基层党员守正创新、服务人民的生动缩影,更是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时代注脚。
滑县骨科医院的明新杰医生的事迹。他既是非遗传承人,也是优秀党员。他扎根基层守护群众健康,推动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在灾难和疫情时积极践行公益;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非遗技艺;以党建引领培育医魂仁心。他以多重身份和担当,成为基层党员的榜样,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乡村发展做出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