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炒饭可能因污染蜡样芽孢杆菌而变成“夺命饭”,通过真实案例引出“炒饭综合征”,介绍了蜡样芽孢杆菌的特点、感染后的症状,还提醒大家春季气温升高细菌繁殖快,一些食物不宜隔夜食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米饭是家家户户都极为常见的主食。当家里有吃不完的白饭时,很多人会选择将其炒一下,再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食材,瞬间,一份香喷喷的炒饭就诞生了,美味直接加倍!
但你能想象吗?
就是这普普通通的炒饭,一旦不小心,居然会变成“夺命饭”,甚至把人送进ICU!
真实案例
有一位50岁的陈先生(化名),在食用了用冷藏米饭做成的蛋炒饭后,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不适症状。他先是感到腹痛难忍,接着开始腹泻,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被紧急送至医院后,甚至出现了严重休克的现象。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发现陈先生患病的罪魁祸首是他食用的炒饭中污染了蜡样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常常出现在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它可产生多种毒素。一旦人们大量摄入被这种细菌污染的食物,就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因此,由蜡样芽孢杆菌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也被称为 “炒饭综合征”。
什么是蜡样芽孢杆菌
那么,这个罪魁祸首蜡样芽孢杆菌究竟是什么呢?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常见细菌,它常常存在于空气、土壤、灰尘和污水之中。这种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当生长条件不佳时,它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芽孢的“外壳”,将自己保护起来。而且,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肠毒素,这正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要是不小心感染了蜡样芽孢杆菌,身体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一种是呕吐型
这种类型的潜伏期很短,通常在0.5 - 6小时就会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恶心、腹痛。它产生的呕吐毒素特别喜欢在米饭、面条这些淀粉类食物里“捣乱”,而且这种毒素非常顽固,要在126℃的高温下加热90分钟才能彻底消灭。
- 它产生的呕吐毒素特爱在米饭、面条这些淀粉类食物里“搞事情”,要126℃加热90分钟才能彻底消灭。
还有腹泻型
腹泻型的潜伏期相对较长,在2 - 36小时。症状主要是不停地拉肚子,肚子还会一阵阵地痉挛、疼痛。
春天到了,气温升高
细菌繁殖更快
有些食物真的别隔夜吃!
• 绿叶菜:绿叶菜放久了再加热,不仅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口感也会变得很差,而且还容易变质。因为它本身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煮熟后放置久了,会被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吃多了对身体可不好。
• 海鲜:像螃蟹、鱼虾贝这些高蛋白的海鲜,隔夜后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这些物质会刺激肠胃,还可能对肝肾造成损伤。
• 银耳、蘑菇:它们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煮熟放置后,硝酸盐会变成亚硝酸盐。吃多了不仅有致癌的风险,还可能让人出现缺氧、贫血等症状。
• 土豆、芋头、馒头:这些富含淀粉的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如果一顿吃不完,下顿接着吃还可以,但要是隔夜的话,最好密封好放在冷冻室,这样会更保险一些。
看到这些,是不是吓得不敢再吃隔夜饭了呢?
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这剩菜剩饭,还是尽量别吃了哈!
本文通过陈先生吃炒饭进ICU的真实案例,引出“炒饭综合征”,详细介绍了蜡样芽孢杆菌的特性、感染后的症状,还提醒大家春季气温升高细菌繁殖快,部分食物不宜隔夜食用,旨在呼吁大家关注饮食健康,尽量避免食用隔夜食物。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