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昌:“法治体检”筑牢农村集体“钱袋子”防线,会昌司法局开展“法治体检”,为农村集体“三资”合同清理护航

江西省会昌县司法局为守护村集体“家底子”“钱袋子”,自2024年8月以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法治体检”工作。包括推动出台工作方案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县乡两级三审”制度确保审查科学准确、对“问题合同”分类认定并提出建议、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等,以此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清理工作,助推基层依法治理。

据法治日报消息,江西会昌开展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法治体检”,旨在守好农村集体的“钱袋子”。

不久前,在江西省会昌县小密乡召开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法治体检”工作会议上,相关人员指出:“当年签的协议存在签订程序不规范、租赁林地面积未明确等问题,我们将积极与承租方沟通,争取重新签订合同,努力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此次会议对存在问题的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进行了集中清理。

为了守护好村集体的“家底子”和“钱袋子”,自2024年8月起,会昌县司法局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法治体检”工作。以村集体合同、协议审查这一“小切口”,实现了乡村法治建设的“大提升”。

长期以来,部分乡村干部对于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清理的意愿并不强烈,热情也不高。为了让清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会昌县司法局推动出台了《会昌县农村“三资”领域“法治体检”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要求,由各乡镇牵头,对村集体经济“三资”合同、协议的数量、规模、类型、涉及领域等进行全面排查。之后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归档,并建立台账,为后续合同、协议的审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清理工作不仅业务性强,而且工作量巨大。为了确保审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会昌县司法局建立了“县乡两级三审”制度,有效破解了基层审查力量薄弱的难题。对于一般性合同、协议,由各乡镇统筹乡村干部和法律顾问参与审查,并建立台账交至司法所汇总。而对于争议较大的疑难合同、协议,则组织司法局专班人员、法律专业人士进行集体“把脉”会审。

从“三资”合同、协议审查情况来看,“问题合同”主要集中在林地、耕地流转以及山塘水库、房屋出租等资产处置领域。这些“问题合同”存在多种情况,有的是超长期合同,有的合同标的与实际数量不符,有的承租方长期未履行合同等。为了做好“三资”合同、协议清理的“后半篇文章”,会昌县司法局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问题合同”进行分类认定,审慎提出法律建议。同时,协助各乡镇建立问题整改清单、修订完善合同内容。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明理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合同签订中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会商化解个性问题,实现合同纠纷不上交,推动纠纷就地化解。

据了解,为了从源头上避免违法合同、协议的签订,会昌县司法局还建立了常态化培训机制。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的带动作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培训,让干部群众都成为“三资”清理工作的“明白人”。

会昌县司法局合法性审查股负责人表示:“我们把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将普法宣传、纠纷化解结合起来,‘三位一体’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清理工作,助推基层依法治理。”

本文围绕会昌县司法局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法治体检”工作展开,详细介绍了工作背景、推进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通过出台工作方案、建立审查制度、处理“问题合同”和开展培训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守护了农村集体的资产,提升了乡村法治建设水平,推动了基层依法治理。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230.html

(0)
星河星河
上一篇 2025-04-01
下一篇 2025-04-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