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墓博物馆出圈,年轻观众缘何热衷打卡?

洛阳古墓博物馆从“冷门”变为“爆款”的发展历程,包括其闭馆改造后展览内容和体验感的提升,通过多种沉浸式游览项目和研学课程吸引观众。还呈现了记者与副馆长的对话,探讨了展陈思路、出圈关键、让观众爱上传统文化的方法以及未来持续吸睛的策略。

00:38

【博物馆故事】

在众多博物馆中,有一座颇为“小众”的古墓专题博物馆。它曾经长时间坐“冷板凳”,鲜少有人问津。然而,就在最近几年,它如同一颗突然升起的明星,从“冷门”摇身一变成为“爆款”。到了2024年,其参观人数大幅攀升,达到了惊人的205万,并且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许多游客一下火车、飞机,拖着行李箱便迫不及待地直奔这里,只为揭开这座博物馆的神秘面纱。

这座备受瞩目的博物馆就是洛阳古墓博物馆,它可是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代墓葬及其附属文物、古代石刻和壁画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综合性博物馆。其独特的定位,让它在众多博物馆中独树一帜。

走进博物馆,它位于地下6米的展陈空间,瞬间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复原展示了两汉至宋金时期的25座古墓葬。这些墓葬可不简单,它们既是珍贵的历史藏品,更是观众可以步入其中的展室。观众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墓葬结构、欣赏砖雕壁画,仿佛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千年前的丧葬理念、审美风格与社会风貌。

博物馆命运的转折始于2023年。在2020年至2022年间,洛阳古墓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闭馆提升改造。在改造期间,急切盼望开馆的网友们多次将它推上中国博物馆热搜榜,可见大家对它的期待之高。

重新开馆后,洛阳古墓博物馆焕然一新,展览内容和体验感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年接待观众量从原来的30多万人次急剧暴增至140万人次,到了2024年更是超过200万人次,一跃成为年轻观众热衷打卡的文化地标。

博物馆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可是下足了功夫。它巧妙地将文化表达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这种创新的方式让它在年轻群体中备受青睐,35岁以下观众占比近七成。

博物馆推出了众多精彩的沉浸式游览项目。比如“古墓探宝 妙游地宫”,它结合壁画复原、拓印临摹等体验,让观众以互动的方式走进历史;实景剧本杀《古墓探秘》,通过小剧场演绎与演员互动,将历史故事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余韵朤朤——古墓乐舞复活记”音乐会,由真人复刻墓葬中的乐舞元素,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艺术享受。

此外,以馆藏文物为核心的“古墓寻龙记”“她是谁”等研学课程,也在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中广受欢迎,满足了不同人群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

洛阳古墓博物馆不断创新表达方式,给古墓文化祛魅并令其焕发新生。它不仅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还激发了他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探索。

日前,洛阳古墓博物馆副馆长张建文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洛阳古墓博物馆出圈,年轻观众缘何热衷打卡?

【对话馆长】

记者: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展陈上的思路和最大特色是什么?

张建文: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上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对墓葬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去神秘化表达。

基本展陈《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不拘泥于传统考古学“三段式”叙述(墓葬形制 - 随葬品 - 结语),而是别出心裁地将构成墓葬的各种元素以文化视角呈现。

其中,第一展厅《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以河洛地区为主线,仿佛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大门,让大家能从宏观角度了解墓葬文化的发展脉络。第二展厅《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则让观众直面墓葬本体,近距离了解墓葬形制,感受砖雕、壁画之美。尤其原址展示的北魏孝文帝景陵,打破了人们对帝陵神秘莫测的固有想象,让大家能更直观地认识帝陵。

整个展陈逻辑由宏观到微观、从文献到实物,逐步展开,使古墓葬成为解读古代社会制度、信仰习俗与艺术美学的重要窗口。

洛阳古墓博物馆出圈,年轻观众缘何热衷打卡?

其次,在参观氛围的营造上,博物馆力求构建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走进”历史。墓葬展区的展板介绍简练、克制,四条通道采用夯土质感的壁面设计,仿佛让人置身于古老的墓道之中。观众还可亲手触摸墓室的墙壁、砖石,真切地感受千年时光沉淀下的历史。通过这样的空间塑造,观众得以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静心体悟古人对生死的思考,甚至与千年前的生命轨迹产生共鸣。

记者:你认为博物馆出圈的关键是什么?

张建文:关键在于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文化产品。

每座博物馆都有其独特资源,核心在于深入挖掘、研究和转化。无论是实体文创,还是文化创意活动,打造其他馆难以复制的差异化体验至关重要。

以洛阳古墓博物馆为例,我们的优势并不在于单件文物的精美,而在于整体的参观氛围。观众在这里接触到的不是孤立的器物,而是完整的中国传统墓葬文化。这种体验,正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如何让观众爱上博物馆、爱上传统文化?

张建文: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古今一体”。“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博物馆人如何看待历史,就是六个字——溯源、还真、今解。

古人与今人同样有衣食住行、七情六欲,只有站在理解与共情的角度,才能更好阐释古代文化。同时,创新传播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只要坚守博物馆人的学术底线和文化使命,就可大胆尝试。

洛阳古墓博物馆出圈,年轻观众缘何热衷打卡?

记者:未来洛阳古墓博物馆如何持续吸睛?

张建文:我觉得还是合作共赢,单靠博物馆自身的资源和人员,难以满足公众对文化体验日益增长的深度与广度需求。因此,我们积极与有志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携手,深挖馆藏特色,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文化创意活动。

今年2月,我们发布了“文化创意活动招选公告”,吸引了不少文化创意公司的积极参与,目前正处于甄选对接阶段。未来,我们将继续借助社会力量,为公众提供更具沉浸感和创新性的文化体验,让古墓文化焕发持久魅力。

本文围绕洛阳古墓博物馆展开,介绍了其从冷门到爆款的转变,包括闭馆改造后的发展、创新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和研学课程。通过与副馆长的对话,阐述了展陈思路、出圈关键、吸引观众爱上传统文化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策略,展现了该博物馆在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201.html

(0)
煮酒氤氲煮酒氤氲
上一篇 2025-04-02
下一篇 2025-04-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