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米SU7 Ultra:订单疯涨背后的销售策略与市场反馈 小米SU7 Ultra持续火爆,交付、受众与成本问题浮出水面

本文围绕小米SU7 Ultra上市三周后的市场情况展开,介绍了其在门店的展示与试驾安排、销售策略、订单增长态势、交付周期,分析了目标受众类型及购买原因,同时也指出了部分消费者因碳纤维配置维修成本高而持币观望的情况。

小米SU7 Ultra正式上市已经三周了,然而它的热度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近日,我们实地探访了小米汽车在北京的门店,一进店就看到SU7 Ultra被摆放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其中,配置双风道前舱盖的竞速版本还特意用围挡围了起来,要是意向客户想要进入车内感受内饰并试驾,需要提前进行预约。

门店的销售人员告诉我们,目前预约看车的人数特别多。如果现在进行预约,预计最快到四月中旬才能排到试驾名额。客户留下相关资料后,会有专业人士在合适的时间打电话联系具体事宜。

另外,还有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向我们透露,由于当下对小米SU7 Ultra感兴趣的客户实在太多,目前内部实际上并非完全按照客户预约的顺序来安排看车,而是优先为已经支付2万元定金的消费者提供试驾体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订单快速增长的时期,为真正想要购买SU7 Ultra的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一般来说,新车的销售势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减,也就是订单增长速度通常在上市首周达到顶峰,之后就会变得迟缓。但小米SU7 Ultra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就拿我们探访的这家门店为例,三月第一周小米SU7 Ultra的订单增长了150单,到了第二周,这一数字攀升到了190辆左右。

除了不断增长的意向订单,小米SU7 Ultra专职销售人员的承接能力有限,也是品牌当前必须筛选客户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配合SU7 Ultra的性能讲解,这款车型目前仅由专业的销售顾问负责,这些专业销售顾问的人数大致在门店所有销售人员中占比为五分之一。小米汽车对这些销售人员的选拔非常严苛,要求他们必须具备高端品牌的资深销售经历,比如在高合和蔚来等品牌工作过。而且在正式工作前,他们还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产品培训,并且考取了赛车驾照。

这款起售价为52.99万元的车型,由于它瞄准的是高端市场,而高端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当前的销售势能能否延续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激励销售人员,我们了解到,小米汽车销售每卖出一辆SU7 Ultra可获得的提成为1000元,相比销售每辆SU7的500元提成直接翻倍。

快速累积的订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交付周期被拉长了。小米汽车官方App显示,当前SU7 Ultra的交付周期为13至16周,其中最受欢迎的加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版本,交付周期预计为30至33周,这几乎与价格相差30万的SU7交付时长一致。

雷军此前在直播中提到,下定的消费者从身份上主要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是赛车爱好者;第二类是互联网创业者、金融行业从业者、贸易行业人士等;还有一些用户购买后是送给身边亲友的。具体的用户画像显示,车主年龄大多集中在三十四五岁,而且基本都买过传统的豪车。其中女性车主占比接近20%,并且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揭秘小米SU7 Ultra:订单疯涨背后的销售策略与市场反馈 小米SU7 Ultra持续火爆,交付、受众与成本问题浮出水面

从主要购车理由的角度来看,小米SU7 Ultra的受众大致可以分为受品牌力和产品力影响的两大类。

有一位25岁的青年消费者告诉我们,自己是小米品牌的资深粉丝,家中所有电器都是选购的小米产品。他支付定金的时候,才刚刚拿到驾照一周左右时间。他说:“我一早就想好了要购买SU7 Ultra车型,可以说驾照就是为了驾驶这款车才有考取计划的。”针对像他这样的新手司机,小米汽车销售人员也会单独强调驾驶规范,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像这样为支持小米品牌而来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据门店销售人士粗略估算,大概至少会有一半的用户是因为认可小米品牌才来购买的,而且多数人群已经拥有价格在50万元以上的豪车,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

与这些小米品牌的忠实粉丝略有不同,另一类消费者则是因为愿意支持国产品牌高端车型,这种情感投射成为他们购买的主要动力。去年10月,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打破纪录,以6分46秒874的表现成为该赛道上最快四门车。今年2月,雷军称小米SU7 Ultra又超越保时捷纪录,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夺得最速量产车称号。这些数据打动了部分消费者,他们愿意付费以表示对性能超越外资品牌的国产车的支持。

还有一类爱好跑车的消费者,他们更看重小米SU7 Ultra的产品力。电动车凭借电机的特性,大幅降低了燃油车时代高不可攀的马力门槛。有一位对比过宝马M4的消费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售价接近90万元的宝马M4,能提供的马力在510匹左右,而定价52.99万元的SU7 Ultra,马力在1548匹,是前者的三倍。

此外,小米品牌在预售阶段将该车价位锚定在80万元级别,最初预售价格高达81.49万元。但正式上市时,小米将标准版价位下调近30万元,这进一步放大了消费者对其性价比的感知。

不过,除了那些已经选定SU7 Ultra的准车主,也有一些消费者感到犹豫。主要原因是这款车采用的碳纤维配置如果损伤,往往需要直接更换,费用将会比较高。官方表示,碳纤维材质在日常使用中需要避免与硬物发生剐蹭,若碳纤维部件因人为或外力碰撞导致损坏,此类问题将不在质保范围内。网络流传信息显示,单块碳纤维后视镜壳的更换成本可高达上万元。这也影响了一些用户的决策,他们仍在持币观望。有一位潜在用户告诉我们,希望先观察首批SU7 Ultra车主的用车体验,以判断维修养护成本再做购买决定。

本文详细介绍了小米SU7 Ultra上市三周后的市场表现,包括销售策略、订单增长、交付周期等情况,分析了其目标受众的类型及购买原因,同时也指出了碳纤维配置维修成本高这一影响部分消费者决策的因素。总体而言,小米SU7 Ultra目前热度较高,但在高端市场的销售持续性以及维修成本问题上仍面临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691.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3-20
下一篇 2025-03-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