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投石科技有限公司借助AI大模型“复活”古典绘画大师,如“数字仇英”等成果,介绍了其校企合作项目“AI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气韵再生”,回顾了公司早期创业经历,包括参与奥运会和世博会项目,还提及公司未来规划,如筹备AI交互艺术商业大展,创始人孙峰峰也分享了创业感悟并给年轻创业者提出建议。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一款借助AI大模型“复活”的“数字仇英”横空出世。这一成果是南京投石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校企合作的结晶,也是投石科技创始人孙峰峰创业二十年来,再次锁定的重要发力点。
深藏园区的魔法工厂
在南京玄武硅巷,藏着一座宛如魔法世界的工厂。当你踏入其中,立刻会被各种奇妙装置所吸引。会跟人唠嗑的超级大黄蜂仿佛拥有了生命;可以隔空翻阅的魔法书,就算是哈利波特看了也会心动不已;碰碰画外的鸟笼,画里藏的“鸟儿”便会哗啦啦全飞出来;在这里,扬州八怪、虞山画派、法国印象派的艺术魅力似乎都汇聚于此,为南京留下了独特的墨宝。
这些奇特且好玩的项目,都源于“AI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气韵再生”这一校企合作项目。该项目始于2022年,投石科技创始人孙峰峰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祁林,怀揣着同一个愿望,产生了奇妙的想法: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艺术如何才能“花有重开日”?
从这一年开始,公司利用开源AI大模型,从中国水墨作品中精心提炼出风格特点的语料,“喂”给AI进行深度学习。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再生出“数字仇英”“数字黄公望”“数字沈周”等一系列AI丹青画手。于是,即便百年前的仇英从未见过2025年的玄武湖,一幅“仇英感”十足的玄武湖风景图也能在瞬间绘出。
以中国古典绘画大师风格为范本的人工智能绘画大模型正在逐步成型。如今,只需输入需求,就能够生成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的中国水墨画作品。这一成果是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发展以来,一直亟待拓展的重要部分。
更让人惊叹的是,在人机交互技术的加持下,每一件AIGC作品都拥有了与观者互动、交流的触点。特制手电筒照亮之处,中国画会瞬间变成外国画;戴上感官耳机,不仅能看到、听到、触摸到画作所展示的内容,甚至还能闻到画作中可能弥漫的气味。
早期创业阶段的孙峰峰。被采访人供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当时仍在彷徨“问路”的投石科技带来了极为难得的机遇。公司成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珍藏品中国巡展互动项目的供应商。从这个小业务起步,投石科技收获了发展的重要“技能包”,开始初步了解人机交互技术。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公司再次获得多个场馆多媒体建设的合作机会,借此在人机交互技术上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
“数字仇英”以其特有的青绿山水,为现代玄武湖八景所绘明信片。
孙峰峰认为,南京是一座能够给予创造者灵感和支撑的城市。高校里丰富的智库资源,整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人文场景提供的巨大舞台,都是让投石科技得以成长的养分,也在无形中塑造了企业的气质。
对他来说,投石科技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转化路径。通过科技手段,帮助更多文化内容提升AI浓度,为城市拓展多维度的探索空间。
2025年开年不久,投石科技就在筹备一个AI交互艺术商业大展。公司将为国内一座超大规模的文博场馆打造一个跨越时空、融合多重感官、构建多模态交互的体验空间,整个展览的“AI浓度将高达86%”。
孙峰峰还有一个小目标,通过自主研发的“气韵再生”AI绘画大模型,打造一个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艺术元宇宙,为文博领域产出更多新颖的数字内容和交互技术。
回望一路的创业经历,他坦言,失败好像更多一些。“但对于自己和投石科技来说,每一次发展的机遇,几乎都与技术的突破、产业的革新同频,这或许是一家创新型企业的幸运基因。”
对于年轻创业者,孙峰峰给出了建议:“过去20年,我把想做的事情用互联网思维做了一遍;未来五年,我想把所有的事情都用AI重做一遍。路都是人蹚出来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就是那匹黑马。”
本文介绍了南京投石科技借助AI大模型“复活”古典绘画大师的成果,回顾了公司从参与奥运、世博项目起步的创业历程,阐述了公司未来利用AI拓展文化领域的规划,同时展现了创始人孙峰峰的创业感悟和对年轻创业者的鼓励,体现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创新发展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