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玩偶与中文课堂:迪拜小学里的中国文化热

本文聚焦迪拜慈善小学,讲述了该校通过引入“收养大熊猫”计划和开设中文课,让学生亲近中国文化。学生们在照顾熊猫玩偶过程中了解大熊猫知识,在中文课堂上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中文学习也在阿联酋持续升温,学校希望培养更多文化使者推动文明交流。

熊猫玩偶与中文课堂:迪拜小学里的中国文化热

在迪拜慈善小学的校园里,二年级的学生们在中文课堂上积极互动,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最近,迪拜慈善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朋友——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玩偶。每天清晨,学生们会轻轻地为它梳理毛发,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对待真正的朋友。课间休息时,孩子们会围在玩偶身边,七嘴八舌地分享着有趣的故事,兴奋的话语中还时不时蹦出几句刚刚学会的中文。要是玩偶身上脏了,他们会小心翼翼地为它清洗,眼神里满是关切和爱护。

原来,迪拜慈善小学的学生们一直对中国的大熊猫情有独钟。作为校长,我便引入了“收养大熊猫”计划,让学生们轮番照顾这只玩偶。这一计划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接触中国文化。在“收养”的过程中,孩子们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和书籍,主动去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探究大熊猫在中国文化中所承载的意义。漫步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很多带有大熊猫“足印”的展示空间,上面标注着中国和阿联酋的知名地标,这些都是学校师生共同努力打造的,它见证着中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两年多以前,我结识了迪拜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在交流中,我了解到孔子学院的语言课程让学生们对中国的哲学、历史以及发展成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了让我们学校的学生们更早地体验到文化交流的魅力,我和孔子学院很快商定在小学开设中文课。于是,从2023年开始,迪拜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来到我们学校,教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中文。

“丰富”“愉快”“有趣”……这是学生们描述上中文课的感受,从这些词汇中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强大吸引力。在中文课堂上,学生们有机会吹笛子、唱中文歌、跳中国舞,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化课程,他们一步步走近多彩的中国文化。写毛笔字、画中国画,让学生们在书香笔墨间完成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表达。学中国谚语、玩中国游戏,还创作展示描绘阿中文化异同的壁画,以独特的视角阐释文明的交融。学生们学习中文的兴趣十分浓厚,每当有学生第一次用中文写下自己的名字时,他们脸上自豪的笑容和眼中欣喜的目光,都让我难以忘怀。

学习中文,为孩子们了解多元文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也为他们翻开了认识世界这本书的新一页。学校的每辆校车都备有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通过“巴士讲故事”活动,学生们在上下学的途中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迪拜庆祝春节活动的舞台上,学生们献上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歌舞节目。这些活动让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让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通过中文学习,大家领略到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也认识到只有与不同文明展开交流、互相借鉴,才能培育出更加繁茂的文明之花。

中文之所以备受学校师生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这门语言本身的魅力,更在于中国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的活力。中国文化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体现在丰富的生活习俗和社会价值观念中。中国文化中崇尚道德、注重礼仪、追求和谐、倡导合作等价值观,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

在阿联酋,中文学习的热度持续攀升。2019年,阿联酋正式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启动了中文教学“百校项目”。截至目前,阿联酋已有171所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有7.1万名学生正在学习中文。我们希望与中方继续加强合作,为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推动人类文明更加和谐多元,培养更多年轻的“文化使者”和教育领导者。

迪拜慈善小学通过“收养大熊猫”计划和开设中文课等方式,让学生亲近中国文化。学生们在参与活动和学习中文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认识到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中文学习在阿联酋持续升温,学校期望与中方加强合作,培养更多文化使者促进文明交流融合。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32.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3-19
下一篇 2025-03-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